是什么让中乙冬窗安静如鸡
距离中乙冬季转会窗关闭还有半个月时间,转会市场上却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仅有银川贺兰山、泰州远大、淄博蹴鞠等几家俱乐部,陆续宣布了几则新援加盟的消息,更多俱乐部则处于沉寂中。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是怎样的暗潮?
平静的转会市场
中乙冬窗大部分俱乐部目前还未有大动静和以下几方面有关:
1.财务监管让俱乐部更谨慎
自去年年末《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财务监管规程(2019年版)》和《中乙俱乐部财务约定指标(2009-2021)》发布,“四大帽”就如紧箍咒般,扣在了各家俱乐部头上。2019-2021赛季,中乙各俱乐部的支出总额不能超过3500万,一线队球员薪酬总额不超过总支出的65%。
根据2018赛季的情况,中乙投入最高的几支俱乐部支出远超出支出帽,甚至少数中冠俱乐部的年投入也达到了这个数字。支出和工资限额对小俱乐部并不会有太大影响,却让准备大力施展一番的队伍很受困扰。俱乐部必然要仔细权衡,更加谨慎地推进引援工作。为了节约开支,新援以自由身加盟的比例会很高。
2.转会名额调整
2月14日中国足协向各俱乐部下发了《关于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相关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转会名额的调整引人关注:
在2019赛季(两个注册转会期),各中乙俱乐部每个注册转会期可转入无年龄限制的运动员不超过5名、21岁及以下运动员(1998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不超过3名。第一个转会期未使用的转会名额将不带入第二个转会期。
这使新升入中乙的俱乐部不再享有转会名额的优势,原中乙俱乐部也拥有更多引援空间,必然让各俱乐部调整引援方向。可预见,3月初才会是各俱乐部官宣的高峰期。
足协突然放开转会市场、增加各俱乐部的引援名额,和多家俱乐部的解散与退出有着直接关系。大连超越、深圳人人、上海申梵、海南博盈等队伍相继解散或退出,大批球员需要寻找新的工作。这波退出潮并未彻底结束。
3.中乙大名单未定
中乙新赛季的脚步日益临近,参赛俱乐部名单迟迟未定,即使是准入的俱乐部前景仍存变数。
2月12日,计划入主云南飞虎的当地企业俊发集团宣布放弃收购云南飞虎足球俱乐部。随后,云南飞虎部分球员到云南省体育局打出了横幅,希望体育局帮助讨薪。此前,云南飞虎球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因俊发准备入主,同意先行在工资奖金确认表上签名。俊发不进行投资,球员只能发起讨薪。
前景不容乐观的还有湖南湘涛,原主要赞助商湖南华莱退出后,湘涛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合作伙伴,球队何去何从仍是未知数。截止2月11日,湘涛球员们还未集结,仍在等待俱乐部进一步通知。
有消息称,通过中乙准入的深圳新桥球员在2月15日接到球队解散的通知。此消息是否属实,还需进一步确认。
2月14日,排在候补名单中的青岛红狮俱乐部表示,俱乐部仍在是递补中乙还是继续参加中冠联赛的通知。对于几家在候补序列的球会来说,是按照中冠还是中乙标准备战新赛季,仍是未知。
若云南飞虎、湖南湘涛、深圳新桥不参加今年中乙联赛,留给三家俱乐部球员寻找新东家的时间也不多了。
当然,不少俱乐部的引援已取得积极进展,但迟迟未有消息发布,看似按兵不动,实则是在低调行事,观望其他俱乐部的动向。
各俱乐部为资金所困
2019赛季将实施的各项新规定对俱乐部产生不同影响,但是各俱乐部“受资金所困”的局面显而易见。
一方面,志在冲甲的球队受“四帽”所限,无法在转会、工资和奖金上按照自身意愿花钱。此类球队受到财务监管政策的影响最大,冲甲路上也会受到较大制约。据了解,部分俱乐部已在签订新赛季合同时,降低了教练组和球员的薪酬。这将出现球员踢中乙反而比冲乙前待遇更低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俱乐部在运转上的困难,在其他的支出上会更加谨慎。南通支云、盐城大丰、昆山FC、苏州东吴、泰州远大、南京沙叶六家江苏俱乐部联合发出申请,由于赴西安成本过高,希望中国足协能委派团队至江苏进行测试。
此外,延边北国、山西信都试训球员时需要球员缴纳的费用为400元/天、340元/天,这个标准并不低;延边北国更特别说明,不承担试训成功球员与其他俱乐部的违约金、转会费等费用,可见各俱乐部的运营压力都不小。
据悉,新赛季中乙联赛的保证金将提升至150万元人民币,3月1日前若无法向所属大区足额缴纳足额保证金,俱乐部将自动丧失参赛资格。从50万到150万,必然考虑到2018赛季多家俱乐部出现欠薪的情况,但这却颇让俱乐部措手不及。150万元相当于部分球队1个月的支出,保证金会是中小俱乐部参赛的拦路虎吗?
联赛未来发展方向
中乙球会生存状况不佳,扩军后使得这一问题更加凸显。联赛的未来要走向何处?从此次发布的《实施细则》中明确看到足协的指向:本土化、年轻化和社会化。
2019赛季中乙一线队报名名单至少包含1名本区域球员,到2021赛季则提升为5名。细则中对本区域球员有了明确定义:球员具有俱乐部所在地户籍;俱乐部所在地的青训培养,21岁及以前在当地足协注册或备案累计不少于4年;本俱乐部青训培养,21岁及以前在本俱乐部注册、培训累计不少于3年。
推进本土化,可以成为加强俱乐部与当地联结,提升球迷对俱乐部认同感的一种方式。仅需符合任意一种定义即可算作本区域球员,这样的条件比较宽松,在2019赛季实施难度不大。同时,还鼓励俱乐部在未来几年融入更多本区域的血液,重视青训。
不过,U21球员的规定是个令俱乐部头疼的问题,因为没有缓冲时间。《实施细则》规定:2019赛季中乙联赛每场比赛(附加赛除外),每支球队U21球员累计出场至少2人次。纵观中乙,仅有新军成都兴城和改名一波三折的“河北精英”等少数球队U21球员储备充裕。苏州东吴、江苏盐城鼎立、银川贺兰山等队阵中一名U21球员也没有。在去年末提出U21政策后,大部分俱乐部在这个冬天一直为寻找U21球员而发愁。
根据2018年情况,河北精英有5名球员符合U21
设立“共同培养制度”成为足协解决青年球员培养问题的对策。“共同培养制度”的关键在于鼓励中乙球队向中超、中甲俱乐部租借U21球员,而未来免占转会名额成为共同培养球员。此举旨在给中超和中甲的年轻球员更多的比赛机会和锻炼平台,也让U21球员人员不足的中乙球队能通过租借的形式引进球员。
陕西长安竞技U21球员胥栩
前有中超和中甲的U23政策,中乙的U21政策是否会吹大年轻球员的身价泡沫?
扩军、财务监管政策、实施细则,都将对中乙联赛产生巨大的影响。3月份,迎来开幕的中乙联赛会是怎样的面貌?新规带来的效应,已经陆续显现。
作者:宇任拓足球-黄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