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里话新春:返城之路越走越轻快
正月十一,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幸福村村民张志华,和过去一样再次出发去往浙江义乌。于他而言,这十多年里不变的是返城行李里那一罐腌制的酸萝卜,变化的则是心情。
今年45岁的张志华20多年前开始去沿海打工,日子过得清苦。他清晰地记得,在外谋生的最初时光里,为了省钱,每天只能在中午吃顿饱饭,早饭和晚饭随便吃点对付。春节过后他总是提着大包小包返城,日常用品能带尽带。
“走得匆忙,走得沉重”是过去不少幸福村村民的普遍感受,这其中既有谋生的压力,也有出行的不便利。张志华说,过去从萍乡去沿海主要靠坐火车,一是票难抢,二是人挤人。现如今,高铁和自驾让张志华的出行既有了更多选择,也更便捷舒适。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勤奋的张志华在义乌逐渐站稳脚跟,布料批发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一年能挣几十万元。前年,他还特意把家里的小楼房精心装修了一番,让父母和孩子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谈起如今的生活,张志华的父亲张延明脸上挂满笑容。
距张志华家不足100米处是村民刘剑红家。汽车后备厢里,母亲朱玉莲早已为他塞满了家乡的腊肉、茶油、冬笋、霉豆腐。每年节后出门,朱玉莲还会特意给儿子准备一个红包,寓意事业红红火火。
1971年出生的刘剑红高中毕业后,长期在深圳闯事业,从基层员工一路做到企业高管,如今独立经营着一家礼品包装公司,他感到自己的事业一直在跟随国家的发展而进步。
“现在的压力主要来自外在,而不是内在。”刘剑红说,即便公司仍然面临市场竞争压力,但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每年都会回家三四次,而不是过去那种年初离家年末回,节后返城也不再是被动地“背井离乡”。
让张志华、刘剑红等人放心出门的还有村里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近年来,幸福村立足自身特色优势,促进土地规模流转,逐步形成葡萄、草莓、无花果、红心火龙果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目前,幸福村村民医保参保率96%以上,新农保参保和社保参保率80%以上。沥青路通到各家各户,村里环境美丽如画。
“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更有把握了。”刘剑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