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海南四大文化古村:攀丹村唐氏重教兴学后代缅承
中新网海口2月15日电 题:探访海南四大文化古村:攀丹村唐氏重教兴学后代缅承
作者 符宇群
“天下无双唐氏,琼州第一攀丹”,是明代人们对海口攀丹唐氏的赞语。攀丹村自古重教兴学,与海口的金花村、文山村和三亚的水南村被称为海南四大文化名村,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攀丹古村落形成于唐代,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主要有上丹、中丹、下丹、头丹、尾丹5个自然村。当时因濒临海边和南渡江入海口,疍民聚居而得名称番疍,后改攀丹之美称,意为攀登蟾宫,折取丹桂,祈望代代荣贵。

明昌古庙。符宇群 摄
这个村位于南渡江出海口附近,千年来,村民的生活带有海的咸、河的清,还有淡淡的书香。

旧式民居院内的花台设计。符宇群 摄
据琼山区国兴街道文坛社区工作人员李彪介绍,攀丹村原来有很多人文古迹,如古牌坊,唐震、唐舟、唐胄故居,青云桥等,大多已被毁。现保存比较完整的古迹有上丹村的西洲书院、竹根泉井、明昌古庙。

“竹根泉”井。符宇群 摄
西洲书院是明代攀丹村进士、官至户部侍郎的唐胄于明代初年所创办,其前身是攀丹唐氏迁琼始祖唐震在南宋设立的“攀丹义学堂”,而西洲书院初名则为“养优书院”,参议张简还曾为“养优书院”题写匾额。正德十四年十月,琼州按察司副使王弘将养优书院易名为西洲书院。

唐震、唐舟、唐胄故里。符宇群 摄
一走进西洲书院,一排三进的仿古建筑很显眼,其建筑材质为玄武岩、青砖、实木和瓦片等,从前院走到后面,墙壁整洁,题联字迹潇洒,雕刻刀法娴熟。

攀丹村旧式民居。符宇群 摄
西洲书院不仅是唐氏子孙的读书之所,还是乡间梓里讲经授儒的重地。据海南省文史专家介绍,丘浚、海瑞、王佐等琼籍名贤均出自唐氏门下。据记载,自宋至清,上丹唐氏是海南的名门望族,累朝名宦辈出。科举时代,唐氏家族先后诞生9名进士,38名举人,明代一朝更是出了6名进士,还出了两对父子进士,成为佳话。
“每天上午、傍晚我都会准时在这里上香,十多年了一直是这样。”村里80岁的老人唐南芳介绍,唐氏宗祠大概2004年开始翻修,宗祠到现在依旧香火不断,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唐氏后人都会在宗祠相聚。

明昌古庙门口前矗立着一棵苍翠大树,盘根错节,枝叶繁茂,苍劲奇特,风根飘摇,盛夏这里十分阴凉。 符宇群 摄
明昌古庙则矗立于周边林立高楼之中,门口两根石柱、墙壁房檐上栩栩如生的雕龙画栋让整座古庙看起来很是气派。唐南芳介绍,古庙主要为村民供奉祭祀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这里会举办公期。在海南,特别是琼北和琼东地区,公期是十分重要的民俗节庆活动,其热闹程度和重要性甚至超过春节。
古庙门口有一口被石墙围起来的古井。据悉,此井为“竹根泉”井,建于明代,为唐胄被罢官居家时所凿,石碑上刻着其亲笔题写的“竹根泉”3字,至今保存完好。2012年,“竹根泉”古井被列入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里除了这些古迹,至今还留存一些老式民居。“逢年过节亲人都会聚在这里祭拜祖先祈福,我们要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65岁的符致坤老人是家族第七代传人,两进式的老宅至今仍保存完好,尽管墙体地砖已经斑驳,但从院内的花台设计还可以看出当时房屋主人布置院落的心思。
如今修葺一新的唐氏大宗祠,在古榕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安静沉稳。漫步在西洲书院里,那些烙印着家族历史的廊柱楹联,同时也镌刻着唐氏先祖的遗训以及后世子孙慎宗追远的情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