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哈尔滨首批国企外部董事“上岗”

财经

2019-02-15 09:18

历经数月筹备,日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首批国企外部董事正式就任,将进一步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决策当中。业内人士指出,在国有经济占比偏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此举有助于继续盘活国资、做优国企,推动国企改革向“深水区”挺进。

2019年1月,哈尔滨市国资委首次召开外部董事聘任会,共有11人获聘。目前这11名外部董事已被派驻到6家市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将在董事会中发挥作用。

哈尔滨市国资委从170名外部董事人才库成员中,经过人选酝酿、面试测评、征求意见、党委研究、依法公示等程序,最终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11人被选聘为外部董事。

经了解,11人分别任职于哈尔滨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人)、哈尔滨住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人)、哈尔滨供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人)、哈尔滨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人)、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2人)、哈尔滨市建投集团有限公司(1人)。

“他们中既有交通、水利、财务、环境工程等方面的专家和高校学者,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熟悉行业法规的职业律师,并都在大型企业担任过独立董事或咨询律师,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哈尔滨市国资委主任于得志说。

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混改、外部董事制度等举措,推进国企改革。截至目前,全市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监管职责的国企一级集团21户、二级及以下企业464户。2018年以来列入混改计划的115户企业,有25户已全面完成混改,引入外部董事也正在逐批推开。

黑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遥说,国企监管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为主,将更强调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这为董事会建设、完善外部董事机制留出更多空间。

破题“内部人”控制拉紧决策“总阀门”

一些政府人士及企业家认为,外部董事履新后,将有利于防止“内部人”控制、“一言堂”等问题,拓展董事会决策眼界视野,提升董事会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建设规范的董事会,使董事会真正成为决策主体,是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阀门’。”于得志说,与市场竞争和改革发展的需要相比,哈尔滨市属国企中还存在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情况,例如有的子企业还没有设置董事会、监事会;有的董事会成员结构不够优化;有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程序尚不完备。

记者了解到,11名外部董事上任后,将有权在董事会上发表独立意见,并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了解和掌握任职企业的各项业务情况。在任期第一年中实行半年工作报告制度,就可能损害出资人或企业合法权益的情况直接向市国资委报告。

一位参与此轮选聘的国企人士向记者坦言,过去董事会都是内部人,尤其向董事长提意见时可能会心存顾虑,决策结构也不够科学优化。引入外部董事将有助于董事会充分沟通,并做好决策前的研究论证工作。

哈尔滨市国资委副主任韩旭明介绍说,对外部董事的履职时间、参加会议、发表意见、表决结果、开展调研、与有关方面沟通、提出指导和咨询意见等方面情况,将配备专人翔实记录,为考核评价外部董事日常履职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外部董事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如果有相关失职行为,也将会受到惩戒。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孟繁旭说,违反有关规定的外部董事将承担工作责任,被解聘。对因工作失职导致企业发生重大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还要被追究相关责任。

制度完善还需持续发力

总体看,哈尔滨市国资国企改革还存在总体进展相对缓慢、企业管理改革创新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引入外部董事制度作为哈尔滨市国企改革的新探索之一,在现有举措的基础上,如何保证外部董事充分履职,不成为“摆设”或变身“自己人”将是长期的攻坚课题。

业内人士及专家建议,外部董事制度持续发展完善还需在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推动外部董事来源渠道职业化、市场化。目前国内不少地区选聘外部董事方式单一,以直接选聘为主,市场化选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推广。直接选聘即国资委根据企业需求,在个人自荐、他人或组织推荐以及国资委外部董事专家库成员中,研究确定人选。

于得志表示,下一步将面向社会各界公开选聘,广泛吸收国内外各方面人才,逐步建立社会公开选聘机制,甄选符合外部董事任职条件、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过硬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优秀人才,不断推进企业外部监管力量的多样化和制度化。

二是为外部董事构建多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程遥建议,在已有的薪酬激励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的声誉信用市场建设经验,构建适合我国特点的职业董事声誉信用资料库,记录董事从业期间的执业行为。其他企业在聘请董事时还可以有据可查,形成声誉信用约束机制,倒逼外部董事约束、规范和提升自身行为及专业能力。(记者 强勇 哈尔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