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艾维·劳埃伯:外星人找到我们了吗?

独家观点

2019-02-14 09:14

【翻译/观察者网蒲艳丽】2017年10月19日,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穿行在太阳系中的奇怪天体。他们将该天体描述为“一颗红色的、极其细长的小行星”(a red and extremely elongated asteroid)。这是在太阳系中第一颗被人类发现的星际天体,科学家们将其命名为“奥陌陌”(Oumuamua),在夏威夷当地语言中意为“侦察员或信使”。

2018年10月,哈佛大学天文学院院长艾维·劳埃伯(Avi Loeb)与一位名叫施摩尔·拜利(Shmuel Bialy)的博士后研究员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在文中对奥陌陌“奇怪的加速现象”(peculiar acceleration)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该天体“可能是被外星文明故意发射到地球附近的一个完全受控的探测器”(may be a fully operational probe sent intentionally to Earth’s vicinity by an alien civilization)。

美国《纽约客》杂志书评、商业、科技内容编辑伊萨克·乔蒂纳2019年1月16日在《纽约客》杂志网站发表了他与哈佛大学天文学院院长艾维·劳埃伯教授就奇怪天体“奥陌陌”进行的一次电话交谈实录《外星人发现我们了吗?--与哈佛大学天文学家关于神秘天体“奥陌陌”的对话》

长期以来,艾维·劳埃伯教授一直就对搜寻地外文明颇感兴趣,他近日表示:我们也许可以与发射该探测器的地外文明进行通信。他的这番言论已经成为媒体焦点。“如果来自该文明的生命不想伤害我们的话,我们也许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艾维·劳埃伯教授对德国《明镜》周刊记者表示。

近日,我与艾维·劳埃伯教授通了一次电话。他在电话中很沮丧地表示,科学家们发现“奥陌陌”的时候已经太迟了,他们都没来得及拍下照片。“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希望引起国际天文学界对此现象的关注,待下一位此类“访客”接近地球时,希望我们能进行更加详细的观测和研究”,艾维·劳埃伯教授对我说。

在电话交谈的过程中,我们讨论的内容涉及了为什么我们有必要相信“奥陌陌”来自地外文明、不科学的猜测可能带来哪些危险以及相信地外高级文明存在与信仰上帝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简明起见,下面对话内容并非双方交谈时的原话,而是进行过编辑)。

伊萨克·乔蒂纳(《纽约客》杂志编辑):关于您对“奥陌陌”可能是一个星际探测器的说法,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许很难理解。宇宙中很多天体都有可能是外星人发射过来的探测器,为什么您单单对“奥陌陌”这么肯定呢?

艾维·劳埃伯(哈佛大学天文学院院长):我已经在《科学美国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在那篇文章里总结了“奥陌陌”的六大反常特征。首先的一点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料到宇宙中竟然会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天体。通过对太阳系进行观测,我们可以计算出自形成以来太阳系向太空抛出星际物体的概率。如果我们假设所有围绕着其他恒星的行星系(planetary systems,围绕某恒星公转的各种天体的集合,包括行星、行星的卫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和宇宙尘埃。太阳和它的行星系合称为太阳系--观察者网注)都能以同样的概率向太空抛出星际物体,那么我们就能弄清星际物体的数量了。这种计算会得出很多可能的结果,然而得出的众多可能结果仍然不足以解释“奥陌陌”的存在。

关于“奥陌陌”,还有一个反常之处。当你观察距离太阳较近的那些恒星(及其行星系)时,那些恒星(及其行星系)与太阳之间互为参照做相对运动;但是在那些恒星(及其行星系)里只有1/500其运动速度会像“奥陌陌”这么慢。人们一般认为,大多数星际物体相对于我们的运动速度是与其所来自的恒星(及其行星系)相近的,因此如果说“奥陌陌”来自某一颗恒星(及其行星系),那么那颗恒星(及其行星系)一定是非常特别的。

伊萨克·乔蒂纳:“奥陌陌”的其他反常之处是什么呢?

艾维·劳埃伯:当“奥陌陌”被发现时,我们发现它每8个小时旋转一次,同时,其亮度至少改变了10倍。旋转时其亮度会有10倍的变化,这个现象意味着其长度至少是宽度的10倍。我们没有“奥陌陌”的照片,然而我们在网上看到很多艺术家已经把“奥陌陌”画得看起来很像一支雪茄,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奥陌陌”也可能是一个披萨饼一样又圆又扁的几何体。事实上,人们也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个披萨饼一样的几何体。

伊萨克·乔蒂纳:“奥陌陌”是一个披萨饼一样的几何体,这里面有什么反常之处吗?

艾维·劳埃伯:请让我把话说完。“奥陌陌”最不寻常的地方就是它偏离了太阳引力所确定的轨道。以彗星为例,通常而言,当一颗彗星偏离太阳引力所确定的轨道时,是其表面的冰升华形成的气体推动着彗星偏离轨道的,这就与火箭受到气体推动升空的道理一样。所以彗星都会拖着一条由气体形成的尾巴。可是“奥陌陌”并没有这样一条由气体构成的尾巴,而它还是从太阳引力所确定的轨道上偏离了。

正是因为这种偏离,我才在《科学美国人》上写了那篇文章。“奥陌陌”在运动时偏离了预期的轨道,那么问题就在于是什么给了它作用力导致了这种偏离呢?在这里我必须提到一点,在我的那篇文章发表之后,另一篇文章也对“奥陌陌”进行了分析。该文指出,碳基分子(carbon-based molecules)在“奥陌陌”附近形成是有着非常严格的条件限制的。

伊萨克·乔蒂纳:碳基分子在“奥陌陌”附近形成有着非常严格的条件限制,你提到的这一点意义何在呢?

艾维·劳埃伯:这意味由于冰的升华而形成的气体是不存在的。我们并没有观察到彗星尾巴的标志性特征。此外,如果“奥陌陌”是彗星的话,其旋转周期是变化的,而我们并没有观察到这种变化。所有迹象都表明,“奥陌陌”并不是我们在太阳系里惯常见到的彗星。而且“奥陌陌”也不是一颗小行星。小行星的亮度最多只能发生3倍的变化,而“奥陌陌”的亮度变化已经达到了10倍。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奥陌陌”的几何形状比小行星要极端得多,而且它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力的作用。问题在于,这种特别的力从何而来?我在《科学美国人》上写那篇文章主要就是在分析这个问题。

我唯一能想到的是,也许当太阳光照在“奥陌陌”上时,光的反射给了它一股推力。这就像风对船帆的作用力一样。据计算,要使光在反射的时候形成推力,受到光照射的物体的厚度必须小于1毫米。如果受到太阳光的力的作用的“奥陌陌”真地只有1毫米厚,那么它可能是一层很轻薄的船帆一样的物体,但是我想不出来宇宙中会自然形成这样一种星际物体。这就意味着“奥陌陌”很有可能是非自然形成的,是被某种科技文明制造出来的。

“奥陌陌”可能来自某种地外科技文明,这并非仅仅是猜测。我做出这一判断有两个原因。首先,我们地球人类本身就是宇宙中存在的一种科技文明。宇宙中有另一种科技文明存在并不奇怪。其次,银河系里至少有25%的恒星有一颗像地球一样的行星围绕自己转动,这些行星的表面环境与地球的表面环境十分相似,也拥有能够孕育出生命的化学物质。银河系中有数百亿颗恒星,在围绕这些恒星的行星系里面,很有可能还存在着一颗像地球一样的行星。

伊萨克·乔蒂纳:这么说,这一地外文明在太阳系之外,就在银河系里面?

艾维·劳埃伯:是的,制造“奥陌陌”的科技文明就在银河系里面。也许由于那里的人类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家园,那个文明已经灭亡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年纳粹分子造出了核武器,二战的历史也许就会改写,地球上的人类今天可能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是说,一个文明可能会开发出毁灭自己的技术。

可能那个科技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但是那里的人类曾向太空发射过探测器。我们地球人自己也曾向宇宙深处发射过旅行者1号(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 重815千克,于1977年9月5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至今仍然在正常工作。它曾到访过木星及土星,是提供了其卫星高清照片的第一艘航天器。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号成为第一个穿越太阳系并进入星际空间的人类航天器--观察者网注)和2号两个探测器。

太空中可能有来自很多文明的很多探测器。问题的关键在于,“奥陌陌”是我们发现的第一个来自太阳系之外的天体。这就跟我和女儿在海滩上散步时看到的被冲到岸边的贝壳一样,有时候我们也会在海滩上发现人造的物体。“奥陌陌”可能就是一个漂流瓶,我们的思维应该更开阔一点。

伊萨克·乔蒂纳:两者还是不一样的。你刚才的这番话使我想起了一个支持神创论的说法,如果你在沙滩上看到一块手表,你肯定知道它是人造的。由于我们的眼睛结构与手表一样复杂,所以我们人类肯定也是被一个造物主设计制造出来的。

艾维·劳埃伯:先进的技术文明对于较低级的文明来说就像是上帝一般的存在。如果你拿一部手机给洞穴人看,洞穴人会说这是一块漂亮的石头,因为洞穴人的大脑里只有石头的概念。所以现在想象一下“奥陌陌”是一部iPhone手机,而我们是洞穴人。我们看着它,会说它是一块石头,一块不同寻常的石头。这个类比的关键是,对洞穴人来说,我们今天所掌握的技术可能就像魔术。对于他们来说,我们人类的技术可能就像只有上帝才会拥有的一样。

伊萨克·乔蒂纳:你在文章中曾引述过天文学家科尼·拜勒-琼斯(Coryn Bailer-Jones,德国海德堡麦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他已经确定了4颗恒星及其行星系作为“奥陌陌”的可能来源。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曾邀请科尼·拜勒-琼斯对艾维·劳埃伯教授关于“奥陌陌”因受到光照而偏离轨道的轻帆理论做出回应--原注)的一句话:“在科学领域里我们必须主动去寻找证据,不要……”

艾维·劳埃伯:我的确引用过他的话。

伊萨克·乔蒂纳:请让我把话说完。科尼·拜勒-琼斯曾说,“在科学领域里我们必须主动去寻找证据,不要为了把自己喜欢的假设性理论填补进去而去关注哪里缺少证据”(In science we must ask ourselves,‘Where is the evidence? Not where is the lack of evidence so that I can fit in any hypothesis that I like’)。

艾维·劳埃伯:这正是我所采取的方法。我是用科学思维来处理这个问题的,就像我处理天文学或科学中的任何其他问题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尊重了证据,证据就是“奥陌陌”的六大反常之处。证据之一是它偏离了由太阳引力所确定的轨道,而且没有表现出任何类似彗星上冰的升华现象。我们没有观察到“奥陌陌”周边有气态水存在,我们也没有观察到彗尾的存在。如果说“奥陌陌”是一颗小行星或彗星的话,那么它的几何形状是非常极端的。我们无法探测到它散发任何热量,而它的亮度比典型的小行星或彗星强10倍。所有这些都是事实。我非常尊重这些事实。

去年,我写了一篇宇宙学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我得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结论,即宇宙中的气体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要冷得多,我们认为暗物质可能具有使气体变冷的特性。没有人对这个结论非议什么,没有人对这个结论表达任何担忧,没有人认为这个结论不科学。大家都认为,在研究问题时把暗物质这种我们从未见过的东西纳入考虑是非常主流的想法。大家都觉得暗物质的存在非常正常,没有人表达出哪怕一点困扰。

可是当我提到太空中可能存在来自另一个文明的探测器的时候(我认为这并不具有很大的臆想成分,因为毕竟我们地球人早已把探测器送入了太空),人们就会认为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我并没有凭空捏造什么,我们已经看到了事实,我们是有证据的。如果其他人有更好的解释,他们也应该写一篇文章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而不是像你一样对我进行批判。

伊萨克·乔蒂纳:你曾这样回应对你的批评,你说你遵循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名言:“当你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无论剩下的是什么,无论看起来多么不可能,那一定就是真相”。当我们面对无法解释或无法理解的事物时,我们不也是经常借助在通俗文化和社会中已经存在的那些概念吗?

艾维·劳埃伯:不不不……请让我举一个更好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多元宇宙理论”(multiverse)是一个主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都会发生无数次。我认为这不科学,原因在于它是无法验证的。然而在“奥陌陌”这个问题上,当下次我们观测到类似的天体飞过时,我们是可以对其进行拍照的。

我发表那篇文章的部分动机在于,我希望当下次我们观测到类似的天体飞过时我们可以收集到更多数据,而不是把我的猜测(认为“奥陌陌”是来自地外文明的探测器)作为前提对其进行观测。关于“多元宇宙理论”,我们是无法进行验证的,可它却被大家接受了。

另一个主流概念是额外维度(extra dimension)。弦理论(string theory)会涉及额外维度这个概念,弦理论广受好评而且那些搞弦理论的人也获了奖。可是弦理论在过去的40年里并没有经过实际验证,而且我相信这个理论在今后40年里也不见得有机会接受验证。可是大家对此毫无非议,你所提到的科尼·拜勒-琼斯等人对多元宇宙理论也好、弦理论也好,都乐于接纳,他们认为那些理论毫无问题。

伊萨克·乔蒂纳: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科尼·拜勒-琼斯对那些理论持有什么观点。

艾维·劳埃伯:他的确从未批评过那些理论,他甚至从未提起过。

伊萨克·乔蒂纳:你用了男性的“他”,可我甚至都不知道科尼·拜勒-琼斯是男性,我对他或她的理论观点一无所知。

艾维·劳埃伯:好吧,管他是谁呢。

伊萨克·乔蒂纳:我想说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都对外星人话题十分感兴趣的社会氛围里。

艾维·劳埃伯:不,我的观点跟社会上的那些外星人话题不一样。

伊萨克·乔蒂纳:等一下,请让我把话说完。UFO这个术语,大家在日常使用的时候,基本上或多或少指的是外星人。我想说的是,您是否倾向于通过在儿童时期接受的观点来看待无法理解的事物呢?您是否更倾向于将外星科技文明视为对所观测到的现象的一种解释并排除了其他我们目前还无法触及甚至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理论呢?

艾维·劳埃伯:我不太喜欢科幻小说,因为里面有很多东西是违背科学原理的。我喜欢科学,我也喜欢小说,可我不喜欢毫无科学根据的科幻小说。为什么很多人反对UFO现象与外星人有关?因为人类的观测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实现了大幅升级,我们的照相技术已经比过去的先进很多了。可即便如此,支持UFO现象与外星人有关的证据也是十分不足的。这就是很多人认为“UFO现象与外星人有关”的观点毫无科学可信度的原因。

而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内容与UFO无关,我们所讨论的话题属于科学的范畴。我们观测到了“奥陌陌”这个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我们想搞清楚它的化学组成和来源。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所掌握的数据是不足的。坦白地说,鉴于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极为有限的数据,即便让人们去思考这个问题就已经让人们感觉够烦的了。这就好像在伽利略的时代,让教会去思考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可能性那样让人恼火。人们会被过去的经验障住双眼,偏见便由此产生。过去的经验会让人们难以作出新的发现。如果你认为一个天体飞入太阳系的可能性为零的话,你永远也不会发现这样的天体存在。

伊萨克·乔蒂纳:你的宗教信仰或者说你对上帝的信仰在研究天文学的过程中有所改变吗?

艾维·劳埃伯:我没有宗教信仰。你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呢?

伊萨克·乔蒂纳:我只是好奇你的想法是否会多少发生些改变。

艾维·劳埃伯:首先,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上帝”这个概念。如果你用一个等于零的事物去乘以任何数,结果还是等于零。我从未有过对任何人格化的“上帝”的信仰,现在也没有。我被宇宙的秩序、宇宙的规律性以及自然法则的普遍存在迷住了,我们在小小的地球上发现的自然法则竟然在茫茫宇宙的最边缘地带也适用,对于这些我一直是心存敬畏的。这一切都太奇妙了。宇宙不应该是一片混乱、毫无秩序的吗?宇宙严格遵守着自然的法律,与之比起来,我们人类并未很好地遵守自己的法律。作为一个科学家,我的工作是完全以客观证据和理性思考为基础的。我要说的就这么多。

(观察者网蒲艳丽译自2019年1月16日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马力校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