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城市先要读懂菜场经济学!这位浙江学者为何这样说
【楼主按】文学界的吃货汪曾祺先生写过:“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菜市场是经济学的最小单位,是日常生活的缩影。在经济学者卓勇良先生笔下,菜市场不仅有着烟火气息和茂盛的生命力,也是经济学发生的“第一现场”。 经济学的逻辑和原理,就藏在菜场摊贩的日常中。
菜场去得多了,渐渐觉得商贩们可爱。若想感受生活的艰辛,去菜场吧;若想享受生活的惬意,也请去菜场吧。
【1】小菜店的关闭
七年前刚迁入新居时,常去他们家买菜。这家西斗门路上一间门面的小店,销售蔬菜为主,兼售水果鱼肉等,离家很近。
掌秤的老板娘30来岁,面朝马路坐在电子秤后。我们把选好的菜放在秤旁,她面无表情地一一过秤,迅即报出总价。不须询价,不用还价,似乎也不让还价,是令我喜欢的快捷交易。
只是太太心细,觉得有一点点小贵。我也感到那老板娘爱理不理的样子不爽。但大老爷们不拘小节,我还是坚持去他们家买菜,毕竟方便。
不过这店终于开不下去,转开面店。因为附近开了家超市,他们只得关门装修。小面店开张不久,我就光顾了。老板娘收银,老板跑堂,另有厨师。
老板见到我很高兴,老板娘强烈推荐老鸭面。我随口说:行啊!
面汤入口有浓烈的味精味道。汤浓白色,有用某调味包的嫌疑。老板跟我说,面汤是用大骨通宵熬的,但并未打消我的疑惑。至于老鸭,应该是前几天的。份量少,且真的很老。
我无意中瞄到了墙上菜单,才知这是店里最贵的一碗面。后来又去了一次,依然故我,此后三年多没去。
不过我还是关心这店。只要在西斗门路散步,总会情不自禁地打量它一下。灯光总是不够明亮,店堂内总是只有一两位顾客,或甚至空空如也。
最后一次吃面时,我曾向老板建议。诸如换亮一点的暖色调灯泡,店堂里放些自助调味料,端面要戴口罩等,可惜他们不当回事。不过,味精太多和调料包嫌疑,涉及他们的自尊心,我终究是没说,其实这才是关键。
终于在2018年上半年,我走完这条不长的小街,突然觉得没看到这面店。于是又返回寻找,面店已经停业,那对夫妻已不见踪影。我顿时想起他们在安徽有一双正在读小学的活泼可爱的儿女,但愿他们已开辟了新的生计。
这里号称小吃一条街。居民密集,有若干个产业园区和大机构,满街的多半面店在饭点时分顾客盈门,好几家座无虚席。在这里,只要肯吃苦,经营得法,维持一个小康家庭应是做得到的。他们家的遭遇令我惋惜不已。
【2】大菜场的小摊贩
新居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菜场。我是迁入一年多后,才由太太带着去的。待2016退休后,这里成为我买菜主战场。
这菜场有上下两层。楼梯很陡,倒也没见人摔倒。但起先我因膝盖动过手术,居然有点颤颤巍巍,现早已健步如飞。空气当中总是有异味,地上总是湿漉漉,光线总是不够明亮,过道总是比较脏乱。
作为一名经济学者,我当然知道,任何大卖场的环境都是顾客买单的。正因环境不如意,菜价才不至于太高。
三年前有一次,我把一大包菜拉在菜场就回家了。几天后路过那摊位,那位50左右的小个子女摊主使劲才把我叫住,笑着跟我说:
“你上次把菜拉在这里,我追到楼下也没找到你。因为这两样菜都是不能保存的,已经替你卖掉了,Nao!这些就是卖掉的钱。”话音未落,拿钱的手已伸到我面前。
我当时感动得一塌糊涂。自那以后,就固定在这4个摊位买菜。这几个摊位中,谁先招呼我,我就在谁的摊位停下,不假思索地挑好七八样的一大堆蔬菜,从不问价和讨价还价,按他们说的付钱。
品质是好的,份量是足的;零头是抹掉的,价格是公道的;交易是快捷的,过程是愉悦的。简直是买菜的最高境界,夫复何求。
至于添一些小葱、香菜等,根本不需开口。我有时因要做葱油鱼,葱油土豆等,葱需要较多,也能充分满足。
这4位女摊主中有3位,每位都只经营一二个摊位。其中一位却经营着一长溜的6个摊位。
这女摊主40来岁,江西玉山人。夫妻俩经营,请了两个帮工,丈夫主外,她在摊位张罗,每次看到我就会笑着招呼。
我因欠人家的情,偶然到她摊位。她会跟我说,大哥,我的价格一定比别人低。我这荠菜,别人家是12元,给你是10元,边说边替我装了一大袋。说这些荠菜不需要拣挑,洗洗就可以了。
对于我很少到她摊位,她反而多次安慰我。她说,生意大家做做,你来买我的蔬菜,是我的缘份。
他们家主要是给单位送货。不过她对每一个来问询的人都非常客气,始终带着由衷的微笑。2018年夏天,山东遭受水灾,香菜暴涨,她知道我喜欢用香菜,照样拿了一把给我,我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她说,她没结婚时就已在这里,前几年在杭州买了129方的房子。女儿卫校毕业后在一家体检中心工作。儿子比女儿小10岁,正在读初中,各种补习费,负担不轻。
她说话间依然是一脸的笑容。生活很艰辛,一直要忙到十二月廿八才歇工。她用自己的努力,创造着生活的美好,享受着生意的乐趣。
【3】“谁也离不开谁”
这些年来,我几乎都是在同一个摊位买海鲜,因为起先在别处买,总是嫌品质不行。我从小吃海鲜长大,对鱼虾品质特别敏感。
这经营海鲜的小个子夫妻俩,一口的慈溪口音。我外婆家在慈溪,与他们有老乡的感觉。这夫妻俩老实巴交,都不太会说话,这一长溜海鲜摊,大概他们家生意最好。
我每次到他们的摊位前,指着摊位上的鱼货问价,那男的就会说,这个不好。然后从拒台下拿出他所谓新鲜的,说这没泡过水,价格给你低一些。秤了后,他又会主动抹去一二元钱。最关键的是,这么多年了,几乎没有在他们家买到过不满意的海鲜。
这菜场大约有10多个海鲜摊位,而顾客都是常客,形成教科书上说的充分竞争。他们对此别无选择,只能以态度、品质,以及适当的价格,尽可能多地争取顾客。有好几个顾客跟我说,就认准这一家。
那女的告诉我,她丈夫17岁时就在杭州做水产生意了。几乎30年过去了,他们的儿子已参加工作,他们依旧守着这摊位。看来是这份工作,让他们度过了人生的青春期,日子过得也还差强人意,在杭州站稳了脚跟。
肉贩子在文艺作品中多半是受鄙夷的。但跟所有的营生一样,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又有谁离得了谁呢?
这菜场的肉摊起码一半是女性经营,我常去的这家姐妹肉摊。姐妹俩大概40左右,姐姐个高一些,精明能干会说话;妹妹个矮一些,文静秀气实在。姐姐更多的是刚强,妹妹更多的是柔美。
这姐妹俩虽说不上苗条,但都俊俏而未发胖,从眼神看得出来都是聪明人。他们的母亲大概60不到,很朴实的一位老人,也几乎天天来这摊位。逢节假日,妹妹的丈夫也来帮忙。
他们家的肉最贵,号称千岛湖土猪肉。我也是用了一年多时间才认定。他们家的猪蹄,无论红烧还是白煮,都没有异味。他们家的排骨和精肉,比其他家的香。来这里大都是熟客,去得晚了,紧俏部位的肉就不一定有了。
我在这里买肉也跟买菜一样,不问价格,不讨价还价,不必担心短斤缺量,有时能帮我切成肉丝。不过我买鱼还是要问价格的。
前年冬天傍晚回家。在小区大门外,突然有人招呼我,原来是姐妹肉摊的妹妹。天色已黑,我顾不上停留,匆匆往家里去。
后来知道,那妹妹小孩的家教在我们小区里,她是来等小孩的。肉贩的孩子,长大后去做别的更有社会地位的工作,这才是社会的进步。别相信什么职业无高低之分,那是地位高的人唬弄人的。
妹妹起先在酒店工作。这肉摊原本是她们的父母经营,七八年前女承父业。姐姐嫁在杭州,也来跟妹妹搭伴。记得有一次姐姐笑着指着妹妹说,她是老板,我是打工的,我当时以为是玩笑。
妹妹在杭州买了房子,前年入住,父母跟她住。我说很挤吧,她说还好。套内面积80多方的楼梯房,爸妈、儿子和他们夫妻俩各一间。
2016年因为大拆猪圈,肉价飞涨,姐妹肉摊也受到较大影响。当时他们告诉我,原本一天卖两头猪,现在只卖一头半。当时蔬菜价格飞涨,我分析原因,大概跟拆猪圈有关。民生政策陡然变动,受影响的都是普通居民,商家也有损失。
我买淡水鱼虾、鸡鸭、面条、水果等,后来也都认准一个摊位。买淡水鱼虾的这家男主人很帅,如果拗个造型,应该不亚于那些大叔范的男明星。女主人30来岁。个子高挑,看上去很文气。我从来没觉得她卖给我的东西有什么问题。
卖水产很辛苦。整天置身于湿漉漉和充满鱼腥气的环境中,穿着套鞋,系着塑胶围裙,双手反复浸入水中,需要麻利地抓鱼剖鱼捆蟹。尤其是冬季,双手冻得通红。
几年前,我跟那女主人说,我们家宝宝特别喜欢吃河虾,她说她的宝宝也喜欢吃。这才知道,她是生了孩子几个月后,就来摊位上了。
【4】外地人撑起了杭州
我家宝宝出生时,我就开始买菜,当时还没退休。那天,太太和我一起来到古翠路对面的小区里,拐角处有一家个体菜场。
说菜场是夸张了。其实也就一间门面,但因利用了拐角处的人行道,就有二三十米长的营业场地。有一次整顿,人行道上的摊位小了很多。大概实在是因为居民需要,后来不了了之。他们家的特点是蔬菜新鲜,品种丰富,价格低廉,以及路近。
经营者是一对四十多岁、很般配的山东夫妻。男的高大,孔武有力;女的高挑,精明能干。跟所有这类摊位一样,男主外,开车进货;女主内,看店张罗收银。当时就听说他们还另有一家店。
头一二年,这家店的帮工是他们家的帅气儿子、表妹,还有一个老头。不过两年多前开始,就再也没见过他们,说是又开了一家新店。
接手的一男三女,都是老板的亲戚。2018年秋天,能明显看到收银女孩腆着肚子,她是主事的男的太太,直到临产前两天仍坐在电子秤后面。
初冬时节,听说她生了个男孩,就在隔壁房子里坐月子。一众买菜的都开心地祝贺,有一位客户送了两瓶红酒。我那天为凑吉祥数字,也多付了几个小钱。
年前有一天,我问那年轻的爸爸,“春节回家吗?”
“回的!自己开车,带宝宝回去。”
他又跟我说,杭州是外地人撑起来的。春节前后,外地人都回家了,即使仍然营业,也不会有什么生意。
杭州这座城市在创造着自己幸福的同时,也畅开胸怀,令各地人民都能在这里过上自己的幸福小日子。
【5】“企业家”摊主
菜场的肉摊,有好多家是妙龄女子经营。我经常去买牛肉的那家,是一位不到30岁的女孩,另有一位长她一些的男子,居然要叫她姑姑,那漂亮女孩是主事的。
看着这些年轻女子,拿着厚重的刀,在油腻、腥气、充满异味的环境中工作,有时十分感慨。尤其是看到他们整天乐呵呵,公正热情地对待顾客,就又感到他们的人格,在造物主面前跟我们是一模一样的。
那牛肉摊新来了一位羞涩的年轻女子。刀法很不熟练,行情很不了解。我一问,才知道是那男子的妻子,原本做别的工作,生了孩子才几个月,来店里帮忙挣钱。
我通常不在路口摊位停留。因为这些摊位要价偏高,态度也不好。然而有一天在大门口买一种北美水果时,我这些想法被颠覆了。
摊主是典型的高大帅哥。令我惊讶的是面相很好,朴实平和,说话慢声慢气,稍带一点磁性。他们家的水果通常比较时鲜,品质好,一口价,但似乎也比较公道。他说在这里17年了,虽地段好,但场地狭小,展不开身,生意并不怎样。
我经常买鸡鸭的摊位。他们家已有两个女儿,大的在念中学,经常做帮手。三年前,他们又生了男孩,那女主人很快就来摊位上了。
那男摊主开心得不得了。孩子还小时,他经常在一大堆杀白鸡鸭中,露着得意的神色,抱着男孩做生意。前不久看到那男孩在柜台外面,坐在阴湿滑溜的地上玩耍。我暗自想,在如此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不知会怎样,但愿比我们家娇生惯养的孩子更有出息。
菜场人生的关键是钱难赚。一位嵊泗人2016年来这里卖舟山海鲜,因我跟他说宁波话,他口口声声叫我兄弟,两年不到打道回府了。我经常买面条的那家,以前一天能卖30包左右面粉,现在那些机构要招投标,他们没有竞争力,一天只能卖15包左右。他们做面条另有机房,两家合用。
有一次看到卖冻鸡爪子的摊主,一脸的沮丧。原来有人拿了她一包鸡翅没付钱,亏了20多元。还有一次在海鲜摊,目睹一位顾客没有付钱,却硬说给了张50元钞票,非要摊主找他钱。摊主怕影响生意,只好给钱了事。
我每次路过那些摊位面前,总是注意到他们眼巴巴地看着我,希望我能光顾。
只有采用企业方式经营,才能多挣一些钱。但这不仅需要头脑和勇气,还需要体力,以及社会协调能力等。那起码经营着3家蔬菜店的山东老板,我两三年前每次看到他时,都是眼睛通红,一付睡眠不足的倦态。以我的观察,在100多位菜场摊贩当中,大致只有一二位具有企业家经营头脑。
【6】人才政策眼光也要向下
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成为企业家是社会常态。社会层次感与空间层次感是相对应的,否认社会层次感或抽象地说不同职业都是没有高低之分,就像否认空间层次感一样不可理喻。
然而在上帝面前,菜场摊贩在人格上与你我并无二致。我们并不能因为是菜场摊贩就投以鄙夷的目光。如果一定这样,只能如《新约路加福音》所说,“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凡自卑的,必升为高。”。
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很低;他们多半并不聪明。然而这又怎样呢,这也正是社会常态。感谢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菜场这一职业,让他们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能让他们体面尊严地生存着。
正是包括菜场摊贩在内的最广大的普通劳动者,构成了这个社会的最宽阔的金字塔基座。一年多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这样写道,引进1枚所谓高层次人才,起码应同时引进7枚以上普通人口。这里有太太1枚,孩子2枚,带孩子的老人2枚,保姆1枚,以及公共配套人员若干枚。
请问,这当中哪一枚是能缺少的?
眼睛只向着高层次人才,而忽略菜场摊贩等,这样的人才政策,还是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