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新春走基层】与基层文化工作者一席谈:不担心民艺失传,期待焕发新芽

独家观点

2019-02-14 16:34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传统音乐《沮水呜音》、民间文学《黑暗传》、民间技艺《独臂皮影》……在湖北保康县城的一间大宴会厅内,一场当地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陆续上演。虽然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但这些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记者印象深刻。

然而,农村民间艺术等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多年从事基层文化工作,保康县文化馆馆长罗琼对于这些表演如数家珍。如何传承?如何保护?她与记者聊起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

传统音乐《沮水呜音》(李政葳/摄)

“挖掘需要时间,但难有人花长时间投入”

记者:这些民间艺术传承情况如何?

罗琼:现在保康县拥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两个: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公布的传统音乐《沮水呜音》,第三批非遗保护名录公布的民间文学《黑暗传》;市级非遗项目六个:除同步拥有国家级省级两个项目外,还有传统音乐《荆山阳锣鼓》、民间技艺《独臂皮影》、民间文学《彭祖的传说》和《和氏璧传说》。

以张家独臂皮影戏为例,据考证属于“魏谱”皮影。尽管皮影戏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在现代化浪潮中,也与许多“非遗”项目一样,面临传承难、发展难的问题。从剧目传承看,由于民间艺人传徒全凭口传心授,老一代作古后,很多剧目容易失传。“影子王”张兆斌的三儿子张国芳说,过去父亲能演唱百十部皮影剧目,而传到他们时只有三十多部了;大儿子张国泽是主唱之一,他痛惜地说,由于文化不多,唱词只能记在心里,这些年演出少自然操练少,很多剧目唱词都回忆不起来了。

从项目传承看,代表性传承人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没有传承人就没有非遗,当皮影演员不容易,除了记唱词、能配唱,还得会操作影人,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打、斗等百般姿态,这些功夫不是三两天就能练出来的。受现代娱乐泛众化和价值取向金钱化的影响,“独臂皮影”后继乏人,面临着濒危、失传的尴尬境况。

独臂皮影团队是兄弟组成的,凝聚力很强,但整体上还是势单力薄。现在年轻人受电子产品影响大,这种带有土气的东西,他们都不太喜欢。这些文化资源富矿不能被边缘化,但发掘,真的需要花时间、花精力,但事实上,很难有人可以整体的时间投入其中。

张家独臂皮影戏演绎(李政葳/摄)

“做得很用力,却不知道从哪发力”

记者:遇到过哪些现实困境?

罗琼:前几年曾有音乐学院师生来过这里采风,看到这里“满山都是宝”,但不知道“宝”在哪里?有力使不出来。采风团有专门吹唢呐、小号的老师,吹出来乐曲很响亮,但一直吹不到《沮水巫音》神秘的色彩、风格和味道。我们一直想将把这些项目推广到生活中来,想找一个点,但总是没找到,做得很用力,但有力量不知道从哪个地方激发出来。

另外,类似《黑暗传》《沮水巫音》《薅草锣鼓》等,过去生长土壤环境正在减弱,现在《黑暗传》主要是在葬礼上唱“夜歌”,可以唱几天几夜。所以,其生存土壤非常有限,一个月有一班人马请就不错了,而以前老艺人都是一出去就一个月,演出不断。

在襄阳群艺馆退休的一位杨老师,对《沮水巫音》做过深入挖掘,20多年前打算把手头资料整理出书,曾到过传承人家里整理乐谱,当时农村条件很差,第二天满身都是跳蚤,但一住就是两个月,没有电脑,全靠笔记录,然后用录音机把曲子录下来。当时,传承人能吹打十来首乐曲,但杨老师整理的是他们爷爷辈的33首,现在很多传承人是依靠杨老师的书哼出旋律,从而恢复了一些。我们也在尝试将数据库搭建起来,也需要更高层次的人点播,以及专业学术成体系的研究。

民间文学《黑暗传》现场表演(李政葳/摄)

“民间艺术与当地人血脉相连,像水和空气”

记者:担心失传吗?

罗琼:失传倒是不会,至少短时间内,还有小众欣赏群体,但主要问题是怎么让他们焕发出新芽。在保康当地有根深蒂固的土壤,很多年轻人从一出生就受到这些文化艺术的影响,只要想到某种场景,有些旋律立马就会出来,可能并不关心唱的是什么,甚至很多唱词今天和明天都不一样。既然,千百年来都没有被遗弃,现在我们也不担心会消失。这些已进入了生活,与当地人血脉相连,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水和空气,仿佛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记者:怎么防止这种“被边缘化”?

罗琼:其实,保护还是第一位的,但形式上要与现代接轨,需要进行一定程度地改造,比如,演出的台面方便又简单,需要用铁架子做成,依靠农村人自己的力量,设计来设计去都觉得不合适。如果每个细小的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整个演出。我们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在细节上帮助解决传承人面临的困难。

也期待国家政策给以更多关注。很多传承人靠这个基本生活都很难,如果艺术家为衣食住行发愁,无形中创作能力就会被削弱,也会影响对周边年轻人的示范作用。另外,基层文化部门也面临很多现实困难,比如人力不够、精力不够等。

不过近年来,民间艺术和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发生了很多改变,一个项目有两三个人,就可以传承下来,因此,整体传承情况还可以。现在思考的是,怎么把活动办得活一点、生动一点,更加贴近当前的社会现实。比如,《黑暗传》这种吟唱艺术,如果没有词的时候很多人听不懂,看了词则会感觉很有厚重感,用形象的形式展现又很难。因此,现在尝试《黑暗传》用动漫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果再形式上没有创新,局限在丧葬场合演出,虽然当地的群众喜欢,但不一定会受到广泛关注。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