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央视专访贾玲、沈腾,讲述春晚舞台背后的酸甜苦辣

独家观点

2019-02-14 09:15

2019年春晚已经落下了帷幕,小品《啼笑皆非》、《占位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对面》记者在第一时间专访了小品的主演贾玲沈腾,讲述喜剧人舞台背后的酸甜苦辣。

◆ ◆ ◆ ◆ ◆

这是37岁的贾玲,第五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在大家的印象中,舞台上的贾玲一直是能笑能闹、大大咧咧。生活中的贾玲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也是靠脸吃饭,食物能让我开心

今年是贾玲第五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从2010年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到现在,在观众印象中,不断增长的除了她的人气,还有她的体重。

“今年为什么又胖了,今年是因为写剧本,实在是让我太难过了,我觉得食物能让我开心。”

“喜剧创作越来越难,真诚就是我的套路”

2011年,贾玲和白凯南的相声《芝麻开门》在除夕夜与全国观众见面。然而,这时贾玲突然发现,自己刚刚成名,职业生涯好像就已见顶。2012年,贾玲开始转型。她减少了相声演出,把大量时间花在小品创作上,开始零星客串电视剧、电影。2015年,贾玲三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这次她表演的不再是相声,而是小品《喜乐街》,她塑造的女汉子的形象让观众眼前一亮。

“发自真诚跟你讲一件事情,你一定觉得好笑,如果我跟你讲第一句话开始套路的话,其实我也不太会。最真实的东西才是最好笑的,后来慢慢越演越演,演每一个角色都发现越演越墩实,越演越憨厚。”

唯一一次耍大牌,来自“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贾玲一直无法弥补的遗憾。2001年,还在读中戏的贾玲,忽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意外摔伤,不治身亡。2016年,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成小品《你好,李焕英》。《你好,李焕英》获得了观众极大的认可,被网友冠以“多年未见的好小品”,好到“观众愿看千万遍,却不愿意让贾玲再演第二遍。”

2018年,贾玲做了一个决定,她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你好,李焕英》电影剧本的创作上,并透露将亲自担任这部电影的导演。

“有一次凌晨3点哭,我原来以为哭到心疼是一种描述,原来心真的会疼,你真的会哭到心疼,心碎。我母亲过世以后我很少想我母亲,一旦要想的话你就抑制不住,感觉你把失去她的感受重复了一遍。一个人对一个人的遗憾、亏欠、悔恨,我觉得是最痛苦的。”

最烦经纪人让戴口罩 保持自己就好

从演员到导演,贾玲乐于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有时候经纪人要求她少冲别人笑,可是贾玲做不到,在她看来,她塑造的角色就是她自己,她习惯把观众当作朋友,当作从小看她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那些大爷大妈们。

“我最烦的就是经纪人给我递口罩,上飞机的时候,她说姐你戴个口罩吧。因为我的脸也挡不住,露出来的面积比较大,戴了以后观众还会疑惑,你还不如不戴,就这样走呗,没事儿,保持自己就行。”

◆ ◆ ◆ ◆ ◆

2012年沈腾首登央视春晚,饰演贱贱的、有点二的“郝建”,深受观众喜爱,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沈腾再次演绎喜剧小品人物“郝建”。因为“郝建”这个角色,2012年春晚之后,沈腾开始获得广泛关注。沈腾并没有局限于此,这些年,他寻求突破,参加综艺,挑战大荧幕。“郝建”、“夏洛”、“王多鱼”,这些角色见证了沈腾的喜剧之路。这些年他的舞台越来越大,今年的贺岁档就占了两部,而且票房都不错。在采访中沈腾说,没有虎牙,我这人就完美了。

关于喜剧:用默片致敬卓别林,想拼就极致一点!

从2012年春晚开始,“郝建”这个角色,逐渐成为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喜剧人物。作为扮演者,沈腾在大众心中几乎和“郝建”融为了一体。六次上央视春晚,五次演郝建。

“郝建”成了沈腾的标签,直到2015年,沈腾参加一档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时,为了致敬喜剧大师卓别林,沈腾在比赛的前一晚力排众议,删掉了所有的台词,所有演员连夜按默剧排练。

“演一半我心里都没谱,我从来没演过这样。底下鸦雀无声,我都不知道大家是看着奇怪还是怎么着。演着演着我感觉到大家好像在跟我一起在呼吸了。当我真演完的时候,一转过去一看,大家全场起立鼓掌的时候,我一下踏实了。我当时转过去的时候,眼眶含着眼泪也是有现场观众带给我的感动。”

关于电影:好的剧本都来了,你有什么权利不接呢?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沈腾的丰收年,接连拍摄四部电影,《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票房表现不俗,《疯狂的外星人》和《飞驰人生》则在春节档上演,成为票房冠军的有力竞争者。

沈腾的大荧幕之路,开始于2015年。那一年,开心麻花的第一部电影《夏洛特烦恼》上映。这部没有大导演,没有大明星,没有大预算的电影,当时并不被人看好。

“好剧本都赶在一起了。当一个演员遇到一个好剧本的话,无论怎么样他都不会放手。因为有的演员一辈子可能都碰不到一个自己喜欢或者合适自己的剧本。你如此幸运,几个好的剧本都来了,你有什么权利说不接呢?”

“没有虎牙,我这人就完美了”

沈腾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家境小康,被家人宠着长大。父亲曾在海军的一个演出队当演员,姐姐自幼学舞蹈、美声,大学考进解放军艺术学院。在家人的印象中,沈腾从小就是个活宝,经常能把大家逗乐。中学即将毕业时,沈腾对未来仍然没有明确的志向,家人替他着急,怕他将来找不到工作,于是让他按照姐姐的路线走:考解放军艺术学院。

“之前我是军艺的校草,后来是杨洋。我有俩虎牙,当时我妈说儿子你这牙做不做,我说别做,万一哪天张艺谋找我演戏,我戴着牙套人家不找我了,我就把这牙耽误了。我特别后悔,因为从小我笑就不愿意张嘴,我就不喜欢这个虎牙。我一录东西,人家说沈腾你高兴点,我说我挺高兴,那你笑一笑,我说我笑不来,我从小我就不会好好笑。我特开心的时候,基本上也都拿手捂着, 老觉得我没虎牙,我这人就完美了。”

△年轻时的沈腾

关于表演:演员靠天赋,后天更需要努力

军艺毕业后,沈腾加入了刚成立的开心麻花剧社,成为一名话剧演员。随着团队的扩大,有了更多好的话剧作品,开心麻花在京城话剧界闯出了名声,很多观众慕名跑到北京观剧,看开心麻花成了文艺青年的一种时尚。2012年1月22日,沈腾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与黄杨、艾伦合作表演小品《今天的幸福》,自此一夜成名。

沈腾出演的作品几乎都和喜剧有关,但作为一个演员,他还是希望能够挑战更多的戏剧类型,而不止于喜剧。

“我并不是有意想往哪个方向发展或者转型,无论什么题材类型,剧本只要是好东西我就演。现在可能大家有一个误区,觉得演员这碗饭好吃,钱好挣,我觉得这个还是真是像老人说的,老天爷赏饭吃,演员还真得靠天赋,后天要努力。”

来源 | 《面对面》栏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