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同种百亩地收入差一倍

看中国

2019-02-14 17:28

眼下正是河套平原的农闲时节,然而农民刘培新整天忙着往五六十里外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跑,打听种子、化肥的新变化,请教浇水、施肥的好办法。

村里不少乡亲也积极向农技人员咨询今年的气候状况、水肥管控和农产品市场需求等问题。种地讲科学、提早备春耕,成了位于河套平原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一股新风。

“大伙儿都尝到了科学种地的甜头。”刘培新说,这两年,农技人员指导农民减少施肥及喷药的剂量,调整肥料配比,庄稼产量反而增加了,“前几年家里100亩地纯收入6万多元,2018年挣的钱翻了一番,达到12万元。”

杭锦后旗部分耕地盐碱化较重。多年来,农民为了追求效益,过量使用化肥。不少农民说,10年前种1亩小麦上十几斤化肥,如今要用近百斤化肥才能维持一定产量。过量施肥还导致土壤板结,并对周边水系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痼疾,巴彦淖尔市近两年逐步推广控肥增效、控药减害等措施,通过试验示范、农技培训,让不少农民改变了追求大水大肥的老观念。

刘培新2018年种了40亩玉米、50亩葵花和少量蔬菜。前两年玉米地施一次底肥,每亩用量75公斤;再追两三次氮肥,每亩累计用60公斤。葵花地施肥量也相差不多。近两年,农技人员上门测土配方,指导农民秸秆还田、使用农家肥和缓释肥,大大减少了化肥用量和追肥次数。

如今,刘培新每亩地少用底肥近40公斤,减少追肥30公斤,根据测土配方结果,调整肥料配比和施肥时间,丰富了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改善了施肥效果。“土地养好了,收成也跟着变好了。”刘培新说,秋收时,玉米比往年亩产提高近400公斤,葵花增产150公斤。

刘培新给记者算了笔账,1亩地节省100多元化肥钱,100亩地就省下1万多元,而玉米、葵花分别增收约2万元和3万元,一年下来,相当于多挣了6万元。

与刘培新同村的张永开有50亩地,紧邻旗里的“控肥增效”试验田,一到春播和田间管理时,他就经常跑到试验田取经。“我让农技人员把施肥、喷药的方法和用量写下来,就像开药方一样。”张永开说,按照“药方”种地,收入比往年提高了七八成。

杭锦后旗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杰说,当地通过检测土壤、优化肥料结构与氮磷钾配比等措施,实现“菜单式”施肥,普遍将化肥用量减少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