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土创经济学|用更多消费来化解不确定性

财经

2019-02-13 18:07

消费这个事看起来挺简单的。有空的时候每天买菜,去超市逛一圈,该买多少?买哪几种?心里有数。要吃新鲜的,就不能买多,够一家人一日三餐吃正好。要是忙的时候,就买多点,够吃四五天,甚至够吃一周。这基本上是一个确定的事情。消费者偏好是既定的,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确定的,每天的食量是确定的,超市里蔬菜的品种和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也是确定的,所以剩下的就是做一个最优消费组合,这也是很简单的事。按教科书上的说法,就是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这个切点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不会变化。只有当价格、收入等发生了变化,预算线会移动;或者偏好发生了变化,才会导致这个切点的变化。想想确定世界的经济学还是很容易理解啊。
经济学时而简单,时而复杂,这大概也是其魅力所在。孩子要长牙了,得买牙胶让他咬咬,这有助于牙齿的生长,同时也可以帮助清洁口腔。牙胶有不少品种,经过缜密论证,选了某个牌子,买了一个。其实婴儿用品的价格都不菲,一个牙胶也得七八十元,甚至一百多元。好在这东西可以反复咀嚼,看起来也不算大支出。于是随手买了一个,让孩子慢慢享用。如果按日常消费的逻辑,一个牙胶就是最优消费量,足以满足所有的功用。不过,理论是一回事,实践是另一回事。接下来就发现,消费决策并非可以精确计算出最优解了。首先,孩子对单一牙胶会产生边际效用递减,这就意味着单一牙胶肯定没法让孩子在一个时期内产生最大愉悦感。那么我就想,买两个行不?两个可以交替使用,这样可以解决边际效用递减难题。但这样还是没法解决孩子厌烦情绪的难题。因为即便换了一个新的,孩子过一阵还是会厌倦。那么让他返回来再用旧的,他也未必能提起兴趣。
其次,孩子的认知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新刺激,包括使用不同的物品。究竟多少品种的物品可以达到最佳刺激效果?并没有一个科学的定论。那么对家庭来说,尽量隔一段时间换一两个新牙胶是一个好办法。不过这样一来,牙胶就不仅仅是最开始的那样就买一两个了,而是得买好多个,加上多个玩具,最后不得不再买个收纳箱来装。结果发现,原先以为一两个解决问题,到后来消费支出不知不觉中就扩大了好几倍。在朋友圈多方交流,发现几乎每个家庭都如此。原先设想的支出都是不靠谱的,真实的支出要大得多。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当不确知多少个牙胶合适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尽可能多买几个。多总比少好,这是家庭的正常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来自孩子生长发育过程的不确定性。人们并不能通过构建模型准确推断出一个婴儿的发育路径,以及遵循这条路径所可能发生的最优消费。这点和成人有本质差别。成人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累积,以及相对确定的生活路径,可以很容易计算出日常消费的最优量。即使偶尔放纵一把,也不过是异常值。也就是说,当环境是确定的,各种变量就容易估计,从而最优决策就容易实现。而婴儿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带给大人们惊喜,这是做父母的幸福之源。但从经济的角度看,这新变化也不断刺激着潜在的消费,从而消费支出没办法事前进行计划。实际的支出总是远大于计划的支出。拿牙胶来说,孩子什么时候长牙,按什么频次长牙,长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如此等等,这些问题很难通过教科书获得准确答案。教科书上写了很多常规现象,这些常规现象是研究者通过若干样本归纳起来的。但这些样本是否能够代表总体?这些归纳的结论是否来自科学的论证?都不得而知。
按教科书的要求养娃是没法养的,按过去的老经验养娃也是没法养的。抚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教科书只能给出一些基本知识,而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状况则是偏离样本均值的异常值。和通常的说法不同,这些异常值可能恰恰是过去研究或经验总结所遗漏的,或者说无法估计的。这些都需要做父母的在实践当中总结和应对。针对长牙的问题,到底牙胶多少种类合适,什么牙胶合适?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复。婴儿成长过程的不确定性导致最优消费无法估计出来。当这个最优解无法求解时,人们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办法就是更多消费。
多消费是一种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方式。以前农村有句土话,叫“油多不坏菜”。大概的意思是,炒菜时少放油,可能会让菜不美味,不好把握;而多放油,总不会让菜的味道太差,相对好把握些。多比少好,在这里并非是说消费得越多越好,而是说准备得多点,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相对应对从容些,这是一种把不确定性转换为确定性的简单办法。用数量来应对不确定性似乎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效,但针对婴儿成长这个问题,还是挺好的一个办法。当然,数量策略会面临预算约束难题。收入会制约这个策略的使用。只不过在对待孩子这个问题上,似乎绝大多数家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无视预算约束,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在孩子身上多花钱。父母的利他偏好就活生生地体现在对孩子的更多消费策略上。这很难用非理性来解释父母的行为,用更多消费来化解不确定性,不失为一种理性的办法。在不确定的日子里,不可估计的变量太多,导致这种理性非常有限而已。
(作者周业安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