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特勒欲在北美发动种族灭绝?罕见藏书披露纳粹屠杀计划
参考消息网2月13日报道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月25日发表了题为《如果纳粹赢了会怎样?罕见书籍披露了希特勒要在北美制造大屠杀的计划》的报道,称加拿大国家图书馆购入了一本罕见书籍,可视为是二战纳粹德国要将大屠杀扩展到北美地区的行动计划蓝图。
报道称,这本书曾是希特勒的私人藏书,出版于1944年,里面详细记述了美国和加拿大各地的犹太人社区,具体程度令人不寒而栗。如果纳粹在二战中取胜,书中的这些信息很可能用来对北美犹太人实施围捕和种族灭绝。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这本书是由加拿大图书档案馆购入的,书名是《美国和加拿大犹太人的统计数据、媒体和组织》,作者是研究人员兼语言学家海因茨·克洛斯。
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说,克洛斯1936年到1937年间住在美国,利用与美国科研人员及支持纳粹的人之间的关系写了这本137页的书。
图为希特勒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书中详细记录了包括像纽约和蒙特利尔这样的北美大城市的犹太人社区的具体情况,同时还有分散在北美大陆的一些规模较小的犹太人群体的信息。
加拿大犹太人研究协会会长丽贝卡·马戈利斯说,这本书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战争期间“许多加拿大犹太人深切体会到并表达出的恐惧”是有道理的。
英国《卫报》报道说,加拿大图书档案馆购买的这本书是目前存世的为数不多的这版书籍中的一本。该书是在2018年6月以4500美元的价格从美国一名私人藏家手中买来的——此人之前从一名大屠杀幸存者那里买下了这本书,该书将在加拿大图书档案馆公开展出,以纪念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加拿大图书档案馆馆长迈克尔·肯特说,这本书“证明大屠杀不只是发生在欧洲的事件——这是还没有机会扩散到欧洲以外的事件”。他还说:“这提醒我们,看似遥远的冲突与人间悲剧有可能在北美发生。”
专家认为,这本书曾保存在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的“鹰巢”——这一著名的阿尔卑斯山区度假胜地建造的豪华别墅里,这名纳粹首领曾多次在这里度假。盟军于1945年5月从纳粹手中夺回这座小城后,盟军军人或文职官员可能在清理希特勒的财物时,将这本书一道带走。(编译/李凤芹)
【延伸阅读】震惊!前纳粹伞兵荣获英格兰足球先生

(图说:王绥翊)伯哈德·卡尔·特劳特曼(Bernhard Carl Trautmann),1923年10月22日出生在德国不来梅。孩提时代的他很小就表现出运动天赋,尤其擅长足球。然而,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特劳曼的命运随之改变。1933年8月,不到10岁的他,像那个时代许多德国孩子一样,加入了纳粹党的基层组织--德国少年团,宣誓效忠阿道夫·希特勒。

1941年,不到18岁的特劳特曼被德国伞兵部队招致麾下,同年10月开赴苏德战场。他在残酷的东线一直服役到1944年,随后转战西线,参加了诺曼底战役,其间还因战功获得5枚勋章。然而,战争给他带来的并非荣誉,而是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在东线,他亲眼目睹“战友”成批枪杀苏联战俘。在西线,他只能麻木地看着党卫军屠杀犹太人。1944年,他在盟军对克莱沃地区的战略轰炸中幸存,但呼啸的炸弹和遍地火海成为他永远的梦魇。1945年,落单的特劳特曼被美军俘获。这对他来说反倒是一种解脱。

特劳特曼被押解到英国本土,辗转多个战俘营,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却帮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战俘营里常组织体育活动,远离足球多年后,特劳特曼再次出现在球场上。这让饱经战火创伤的他暂时忘记痛苦。很快,这个20出头的小伙子脱颖而出。在代表战俘营与当地业余球队的一场比赛中,特劳特曼受了小伤改当守门员,结果发挥神勇,此后便一直担任门将。

但他的收获远不止如此。青少年时代他被纳粹“洗脑”,将英国人、犹太人视为仇敌。边“坐牢”边踢球的日子里,他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对英国充满了感情。1948年,他被赦免释放,搬到兰开夏郡居住,还改了个地道的英国名字“伯尔特”(Bert)。1949年,他加盟英格兰著名的曼城足球队,成为一名职业球员。然而,挑战刚刚开始。

曼城队历史悠久,代表英格兰传统和平民文化。特劳特曼的到来引发轩然大波。绝大多数球迷甚至足球人士,都难以理解为何球队引进一个“纳粹战俘”守门。一时间,特劳特曼身边充满了非议、指责、谩骂甚至威胁。

他选择默默承受一切,因为他将在球场上证明自己。一个赛季下来,与谩骂声相伴的特劳特曼,用勤奋、专注、努力与奋不顾身,征服了挑剔、保守的英格兰人。

1956年英格兰足总杯决赛,比赛还剩15分钟,特劳特曼颈部骨折昏厥本应下场,而换人名额已满。他只戴了一个颈部皮夹重新站在球门前继续比赛并屡次救险。

终场哨响,曼城队夺冠。全场球迷起立欢呼,掌声如雷。双方队员也一起鼓掌向特劳特曼致敬,而躺在担架上的他已分不清汗水与泪水。

这种近乎不理智的“献身”精神,赢得了更广泛的尊重。1957年,特劳特曼成为英格兰足球先生,这是该奖项第一次颁给外国人。1964年,数万人参加了他的退役仪式。

在曼城队和英格兰,他是当之无愧的“门神”和体育楷模。退役后的特劳特曼没有离开足球,依然是曼城队和英格兰队的铁杆球迷。但他并没有改变国籍,虽然让他改变国籍的呼声很高。身为纳粹士兵的过去,是这位德国老人一生的痛。

因此,他一直身体力行为战后德国和英国的和解做出贡献。

在各界帮助下,他建立“特劳特曼基金”,促进英-德足球界的交流。在曼彻斯特,他是球迷心中“历史上最伟大守门员”;在家乡不来梅,他被称为“英-德国”人。

特劳特曼的从杀人士兵转变为和平使者的人生传奇,诠释了宽容与和解的伟大,更体现了和平的珍贵。
(2016-06-24 08:34:30)
【延伸阅读】纳粹巨型飞艇在美国上空焚毁坠落

1931年,编号为LZ-129的飞艇在德国腓特烈港开工,却因资金问题一度停工。为此设计者在飞艇尾翼上涂绘万字符以换取纳粹政权的资金援助。1935年,飞艇恢复建造。1936年3月,这艘梦幻般的飞艇建造完成,以德国总统兴登堡的名字被命名为“兴登堡”号。这艘飞艇被认为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飞行器之一。

“兴登堡”号真是庞然大物。

刚出厂的“兴登堡”号。

但“兴登堡”号在材料使用上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兴登堡”号从帝国大厦上空飞过,其体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兴登堡”号坠毁。

31岁的赫布·莫里森1937年5月6日目睹“兴登堡”号飞艇焚毁坠落。

“兴登堡”号结构及事故示意图。

“兴登堡”号飞艇焚毁。

“兴登堡”号仅32秒就焚毁坠落。

“兴登堡”号事故彩照。

“兴登堡”号变成一地残骸。

31岁的芝加哥电台记者赫布·莫里森亲眼目睹“兴登堡”号坠落。

31岁的赫布·莫里森在“兴登堡”号坠毁现场报道。

1860年时的罗伯特·林肯,他是林肯总统的长子。

描绘林肯遇刺的画作。

描绘林肯总统辞世的画作。当时罗伯特·林肯就在榻旁。

描绘美国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遇刺的画作。当时罗伯特·林肯也在旁边。

加菲尔德总统遇刺。

杀手乔戈什在总统麦金莱主动与自己握手时朝对方腹部连开两枪。罗伯特·林肯同样看到了总统遇刺的一幕。

1922年的罗伯特·林肯。

现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他亲眼目睹德累斯顿被大轰炸摧毁。,=

大轰炸后的德累斯顿。

亚伯拉罕·扎普鲁德,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女装裁缝,却因无意中拍摄到肯尼迪总统遇刺而名声大噪,而且还发了大财。

亚伯拉罕·扎普鲁德在11月那个黑色的一天,他的家用摄像机无意间拍下了约翰·F·肯尼迪在达拉斯迪利广场遇刺的经过。

小普林尼是古罗马政治家。他曾亲眼目睹庞培古城被喷发的苏拉威火山吞噬。

描绘小普林尼与家人目睹庞培灾难的画作。

描绘庞培遭遇灭顶之灾的画作。
(2015-10-22 0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