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画坛奇葩,李英学的多彩人生

独家观点

2019-02-13 15:47

李英学,字子思。出生于1951年,系天津宝坻人。先祖家族显贵。其父早年曾在傅作义手下任职。年轻时曾自办报社,担任社长和主编,由此结交了如画家傅心畲、作家张恨水等多位文化界名流。其母也是大家闺秀,诗词书画皆精。受其父母文化之熏陶,英学自幼便痴迷书画,并乐此不疲。自家院墙和书本空页常留下他的信笔涂鸦。在她母亲的爱心指导下,英学画艺进步神速,在上小学时便崭露头角,曾自创自编自画连环画。在文革初期,他才15岁,便给村里的老人画家史和村史。在他20多岁时曾在支援北京铁路工程建设期间专搞宣传活动。并代表京铁二队参加全国性的职工画展,并获二等奖。

获奖证书

英学涉猎广泛,由于他年轻时为了生计而给京津冀地区的照相馆画过多年的布景,故山水风景可信手拈来,成竹在胸。后又在各地商店画展牌,静物写实也大有长进。在后来又干过多年的古建彩绘,故北京颐和园、中南海、香山、长城、蓟县盘山等名胜都留下了他的墨迹。他也曾在全国各地画过寺庙壁画,匠心独具,笔下生花,线条婉若游龙,人物栩栩如生,皆得众僧和庙主的好评。

李英学

步入中年,英学专心宣纸作画,由于他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更兼有他父母渊博的文化熏陶,加上他博览群书和多年的实践积累,故在宣纸上创作也是得心应手。他山水、花鸟、人物皆精。多次在全国范围内的展览中获过奖。但他淡泊名利,很少炒作宣传自己。

英学作画,工写兼行。以线为骨立造型之气脉,以颜色水墨为血肉,生形象之神韵,使作品产生出立体变形,充实空间,走出画面的效果,如他近期作品《上善若水》,入展京津翼美术精品展,并获奖。

上善若水

英学画美,诗更美。他在画余闲暇中用不是画笔的笔,记录了他的所观、所思、和所感。且看他在北京房山县作画时的诗作:

展转三河复房山,一技画笔未得闲

天开寺傍兴隆寺,殿宇巍峨亦壮观

北依青山横黛色,南临绿水泛波澜

松柏森严添肃穆,风摇竹影拨琴弦

......

这是一个并非诗人的诗,这是一首包含画意的诗,画家歌吟的正是出于他笔下的钟情爱恋,此间可看到画家的意远足痕,那是每一步坚实的印记。

英学作画

英学事过农桑,艺术的起源根植乡土,正因为有坚实的土地为依托,才雅兴绵绵,临池不缀,取艺日精,这是心灵的折射点化。所谓“万趣融其神”即是这般情境了。

英学的画作非一日之功,英学的诗也非倚马可待。他的诗没有复制似的抒怀,而是用心作的浅唱低吟,这是所谓的“真”诗应汗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