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百年前那群艺术留学生

独家观点

2019-02-13 11:25

吴大羽《京韵》

吴大羽曾是林风眠领导的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的骨干老师,担任过西画系主任。他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是西方现代抽象绘画艺术在中国生根发芽的最早一位拓荒者,可称作中国早期抽象画的一代宗师。他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现代艺术名家,如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人。这一幅《京韵》取法于法国现代绘画诸流派,以强烈的色彩,富于视觉冲击力的线条,将浓郁绚丽融入于抽象与半抽象的形体之中。画上的笔触流动畅达,舒展自如,形色交融间突显出东方艺术之韵致。

赵无极《无题》

赵无极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和吴大羽。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在绘画创作上,他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极富笔触感和画面韵律感的绘画新空间。他通过色彩的变换展现离合的光感,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这幅抽象作品完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赵无极正处于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时期。此时,他受到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影响,开始致力于一种更为粗放浑厚的绘画方式。画家以泼辣的笔触在画布上驱使色彩纵横铺陈。油彩稀释后的喷溅、流动与沉淀形成丰富的肌理效果与色彩层次,令人联想起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虚与实的转换。

庞薰琹《大地之子》

庞薰琹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分量极重的人物。《大地之子》是他从艺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充满画面中的三个巨大人物造型,坚实有力,气度不凡。它通过展现一个普通家庭的濒临死亡的生活困境,寓意了那个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与抗争。画家将西方现代造型方式融入到中国画的语言系统之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化的情感。

常书鸿《重庆大轰炸》

常书鸿以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再现了自己一家四口在日军轰炸中仓皇逃生的情景:妻子面对轰炸所带来的惊恐,痛哭不已;女儿眼中满是无助与彷徨,而怀抱幼子的画家,愕然地站在原地,沉默无语。画家以此来表达中国人民对于侵略者的无比愤恨。

数件只停留在传说中的艺术珍品齐现身,多位湮没于历史尘埃的艺术大师“重现”。中央美院美术馆的跨年大展“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掀开一段恢弘壮阔的美术史。

一百年前,一批又一批中国的文艺青年陆续登上邮轮,历经一个多月的航行,来到他们心中的艺术圣地——法兰西,开启学习西方艺术的历程。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贫穷凋敝、内忧外患之中,心怀救国理想的青年们不得不负笈远洋,向世界探求新知,寻找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巴黎,对学习艺术的青年学子们来说,无疑是心中最向往的殿堂。

中国20世纪现代美术,是与林风眠、常玉、潘玉良、常书鸿、庞薰琹、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中、吴冠中等一长串熠熠生辉的名字紧紧相连的。这些二十世纪初探寻现代艺术求索之路的留法艺术名家,是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先驱者、奠基者、开拓者,他们掀开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崭新篇章,并闪耀至今。据统计,在1911—1949年间,留学法国的艺术家共有120余人。他们吸收外来的经验,致力于本国绘画开拓与建设。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学成归国,对于构建中国现代艺术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怀着对祖国的思念,在异国他乡组成了自己的团体。1933年4月2日,常书鸿、刘开渠、曾竹韶、王临乙、吕斯百、唐一禾等一批留法艺术生,在巴黎常书鸿寓所成立了著名的“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据统计,从1933年至1950年,该协会共存在了近20年,先后汇聚了111名旅法艺术家。协会旨在增进青年学子相互之间的了解,分享学习艺术的感受,交流与评论艺术界出现的新动向与新问题。他们主办了《艺风》杂志,传播艺术观点,举办会员作品展览,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海外艺术团体。

除了“中国留法艺术学会”这个专题之外,展览还专设了“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雕塑”板块,利用图文和影像梳理了留法中国雕塑家的主要活动,凸显20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雕塑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饮水思源”专区,展示了留法艺术家的法国老师们的作品。从史实与情感两个角度还原这段20世纪中国与法国在艺术上的独特友谊。从徐悲鸿的老师达仰、弗拉蒙、柯罗蒙和贝纳尔的作品中,观众仿佛寻觅到徐悲鸿求学的艺术脉络。这些学习与传承不禁令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海外留学是一种文化迁移到另一种文化的努力过程,如何在自己的文化中促成舶来品的发芽与成长,是一件比努力学习更具挑战性的事情。学习的内容不仅在于基本技能,更在于观念与思维方式。而对于不同文化根源的认知与理解,显然要经历两种文化与各自社会背景的考验。

本次展览自1月12日亮相以来,吸引了大批美术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前往参观。50余位留法艺术家的200余件名作真迹中,许多展品早已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标识,但由于分藏于不同地域、不同机构或个人,能够聚合在一起,殊为罕见。举办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留法艺术家作品展,其难度可见一斑。虽然历史湮没了许多珍贵的作品与文献,但中央美术学院作为责无旁贷的策展方,通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与调集了各方面的资料,力图再现当年留学的真实状貌,引导观众从历史的视角,审慎地看待百年前的艺术留学对于中国美术发展的巨大推动效应与重大现实意义。(王建南)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