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谣杀敌"与"卧底弄乾坤"
我党情报工作有力保障淮海战役取得胜利
原典
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指《孙子兵法》)曰:"无所不用间也。"
大凡要出兵进攻敌人,必须事先派遣间谍秘密探明敌军人数之多少、力量之虚实、部队之行止,然后再出兵进攻,便可立大功,战无不胜。诚如《孙子兵法》所说:"(对敌作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间谍。"
战例
《百战奇略》间战篇所附战例为北周名将韦叔裕利用间谍传播谣言,离间北齐君臣关系,进而攻灭北齐的战例。韦叔裕在北齐内部建立起庞大的情报网络,使北周对北齐情况了如指掌。北齐左丞相斛律光因贤明勇武,成为北周攻灭北齐一大障碍。因此,韦叔裕命人编造离间斛律光与北齐后主高纬君臣关系的歌谣,由北周间谍携带写好歌谣的传单散发到齐都邺城。因与斛律光素有矛盾,北齐尚书左仆射祖孝徵将这一情况添油加醋报告给高纬,致使斛律光遭杀害。北周武帝宇文邕获悉斛律光被杀消息后,立即出动大军攻灭北齐。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前夕,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提出"守江必守淮"的主张,责成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制定作战方案,送蒋介石审批。此方案尚未下达到有关国民党军队,就被实为中共地下党员的郭汝瑰送达解放军指挥机关。接着,郭汝瑰又诱使蒋介石改动徐州"剿总"猛攻蚌埠的作战方案,把黄维引进解放军包围圈,导致黄维兵败被俘。之后,郭汝瑰诱使蒋介石三变决心,造成杜聿明部队极大困难,确保人民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台湾媒体后来发表了题为《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败已先分》的文章,讲道:"郭汝瑰以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身份,为国府'运筹帷幄'之中,却让中共决胜千里之外,真是匪夷所思,一大讽刺。"
计谋分析
从上述两个古今战例中可以发现,情报工作不仅要注重军事情报的搜集,更要重视政治等其他情报的获取。同时,对于情报工作的组织安排,要立足长远,精妙布局。
情报全面,突出政情。孙子认为:"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这强调的是,不了解各诸侯国的政治情况和他们的战略方针,就很难制定相应政策。韦叔裕长期经营对北齐的间谍网络,得到北齐大量军事和政治情报。郭汝瑰向我党汇报的情况不仅包括军事情报,更包括蒋介石的决策意图,国民党将领的决策建议以及国民党各派系间的关系等对于重大决策具有关键作用的情报。因此,情报搜集工作在注重全面的同时,更要突出对政治等其他方面情报的搜集。
政治影响,瓦解争取。在情报运用上,不仅包括出其不意的军事打击,更包括利用情报,特别是政治情报,对敌阵营施加政治影响,对敌内部分化瓦解。韦叔裕正是利用斛律光与祖孝徵间的矛盾,以及北齐后主对斛律光的不信任,用计除掉斛律光,使北齐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郭汝瑰则是利用国民党派系间的矛盾,以自己陈诚嫡系、土木系十三太保之一的身份,直接影响蒋介石决策,导致国民党几十万军队被歼。政治影响、瓦解争取素来是我党的看家法宝,周恩来所缔造的我党最早的隐蔽战线组织--中央特科,从成立之初就坚持"三不原则",即不搞手枪暗杀,不搞金钱收买,不搞美色诱惑。我们靠的是政治信仰,靠的是交朋友,靠的是出色的政治思想工作,靠的是政治争取。
布局长远,长期经营。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孙子强调了情报工作需长期且大笔的投入。韦叔裕能够除掉斛律光,离不开他在北齐长期布局的情报网络。我党在隐蔽战线的谋篇布局方面做得更加出色。上面谈到的郭汝瑰1928年就已入党。沈安娜在周恩来与董必武指示下,1938年便已打入国民党党部。韩练成在1937年由周恩来亲自发展,1942年正式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还有数不胜数的隐蔽战线无名英雄,他们一潜伏就是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立体布局,互不交叉。情报搜集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是需要长期经营的网络系统。韦叔裕通过长期工作,在北齐逐步构建起情报网络,甚至将触角伸到北齐朝堂。周恩来则是在"白色恐怖"时期,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创立秘密工作的"三条战线",它们相互独立,互不交叉,不发生横向联系。第一条战线是公开机构,如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社等。第二条战线是国统区和敌占区的各级地下党组织。第三条战线是作为绝密的备用组织,如银行、企业等,这些组织的负责人按照周恩来"长期隐蔽,不断提升社会地位,当好'资本家',但又要'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指示,以"财神爷""大老板"的面目作掩护,采取单线联系、独立作战的地下工作方式。若第一条和第二条战线瘫痪,第三条战线将取而代之,发挥关键作用。如广大华行总经理卢绪章就在战时为我党根据地输送大量情报、物资和经费,帮助党中央领导人在国统区和解放区之间往返,成为我党最隐秘的地下掩体和经济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