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多元化的过年方式,你参与了哪种?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充满仪式感的节日。
如今,人们过年的方式在回归传统中不断与时俱进,变得越来越多元。而过年方式的点滴变化,折射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和变迁。
团聚方式变了
--催生“反向春运”潮
春运号称“世界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以往人们都像“候鸟”一样流动:节前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回乡村,节后再返程。如今,团圆理念没有变,人们的团聚方式变了,让“单向潮汐”呈现出“反向春运”的趋势。
1月23日,在四川省隆昌市黄家镇木匠冲村,黄诗韵(中)、黄嘉韵姐妹俩与奶奶依偎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这是黄诗韵、黄嘉韵第一次坐高铁来到遥远的福建。从她们位于四川省隆昌市黄家镇木匠冲村的老家出发,要先坐4个小时汽车到重庆过个夜,再在次日坐近11个小时高铁。尽管舟车劳顿,但这对小姐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更令她们期待的是将要和远在福建打工的父母团圆。
1月24日,奶奶和姐妹俩到达福州南站,黄诗韵(左二)、黄嘉韵(右二)姐妹俩亲吻前来接站的父母。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和携程旅行网各自的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运传统高峰路线反向客流增加9%左右,且多以探亲为主。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成为“反向春运”热门目的地,除夕前一周前往这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春节7天假期,铁路运输旅客6000万人次,再创新高;民航运输旅客约13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生活需求多了
--带动“洋年货”走俏
寻找年味,从置办年货开始。
今年春节,不少人的年货清单上,“洋年货”开始走俏。一些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显示,阿拉斯加帝王蟹、法国蓝龙虾、智利车厘子、澳洲鲜奶等都成为百姓新年餐桌的新选择。
在杭州的一家生鲜超市,退休工人楼志军(左)与妻子展示选购的帝王蟹,为年夜饭做准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三斤馃子一斤糖”到如今的“海鲜坚果大礼包”,年货清单的变迁正是人们消费从吃饱到吃好、从注重价格到注重品质的生动写照。
在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一名消费者在选购进口商品。在2019年重庆春节消费市场上,漂洋过海的进口商品逐渐成为年货消费的新宠。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京东到家”日前发布《2019年中国年货消费报告》显示,品质取代价格成为年货消费首选因素,国民日常消费呈现出更注重“悦己”体验的升级特征。
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
消费者在西安中欧班列年货节上选购。2019年春节临近,为方便消费者购买中欧班列运回的“洋年货”,西安举办首届中欧班列年货节,汇聚来自欧洲、中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丰富了当地年货市场。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节前,顺丰速运、菜鸟物流等均承诺春节期间服务不断档。菜鸟进口物流数据显示,广州、深圳、杭州、宁波等口岸春节期间仍在繁忙工作,以更好满足国内外消费者需求。
“洋年货的热销反映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元。”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家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我国商品型消费将持续从低端向高端升级,创新型消费和品质消费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传统年味浓了
--“博物馆里过大年”受热捧
1月25日,游人在故宫内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为让传统节庆文化鲜活起来,故宫博物院自1月上旬起举办“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罕见地展出了885件(套)文物。故宫春节长假7天的门票,在长假开始前便被预订一空。商务部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节日期间共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
游人在故宫内观看“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这种传统年俗的吸引力来自我们内心深处对过年仪式的认同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
2月8日,众多观众走进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正在这里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2月7日,在陕西西安博物院,游客在年文化展上参观。春节期间,西安博物院举办以唐代年俗文化为主题的“喜乐长安中国年--唐都长安年文化展”,让游客在博物馆里感受唐代年文化的魅力。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传统年俗曾一度成为“儿时记忆”,如今强势回归,“博物馆里过大年”受到了游客和市民的欢迎。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比例分别达40.5%、44.2%、40.6%和18.4%。
文化休闲热了
--观影、旅游迎来“最强档”
猪年大年初一当天,8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14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新高。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
“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5天票房突破15.9亿元,成为领跑春节档的“黑马”。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紧随其后,票房近13亿元。
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增长十分明显。来自国家电影资金办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1.1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商务部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0亿元。
“小镇青年”不再是过去的K歌、打牌、放鞭炮“老三样”。各地文旅活动丰富多彩,除了看电影,村民还当上了“村晚”导演,左邻右舍成为舞台主角。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田边屯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当地苗族同胞自编自导自演了30个文艺节目。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重庆市南川区楠竹山镇隆兴村七社举办“农家春晚”,观众在晚会现场挥舞荧光棒。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旅游也成为“新民俗”。家庭游、敬老游、亲子游、文化休闲游等成为节日期间主流的旅游休闲方式。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
2月10日,游客在昆明滇池畔观赏红嘴鸥。新华社发(梁志强 摄)
2月9日,游客在甘肃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青稞地村游览。新华社发(王将 摄)
2月8日,游客在南京夫子庙景区游览。 新华社发(王新 摄)
观影也好,旅游也好,都是消费升级的体现。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说明居民消费中非食物支出在上升,印证了消费升级的趋势。
“春节休闲方式的变化恰似一面镜子,折射出人们消费水平和理念的变化,文化旅游消费之热说明了服务消费发展潜力巨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能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研究室副主任陈丽芬说。
执笔记者:于佳欣
参与采写记者:齐中熙、赵文君、施雨岑、胡浩、许晓青、鲍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