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上架设自动气象站
中国南极泰山站的自动气象观测站(2018年12月25日摄)。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2月7日在距离中山站100公里处的南极冰盖上架设了一套自动气象站,以获取南极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等相关资料,提升极地气象服务和对极地大气的了解。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中国南极昆仑站的自动气象观测站(1月23日摄)。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2月7日在距离中山站100公里处的南极冰盖上架设了一套自动气象站,以获取南极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等相关资料,提升极地气象服务和对极地大气的了解。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架设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营地(2月7日摄)。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2月7日在距离中山站100公里处的南极冰盖上架设了一套自动气象站,以获取南极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等相关资料,提升极地气象服务和对极地大气的了解。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安装完毕的自动气象观测站(2月7日摄)。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2月7日在距离中山站100公里处的南极冰盖上架设了一套自动气象站,以获取南极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等相关资料,提升极地气象服务和对极地大气的了解。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2月7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在距离中山站100公里处的南极冰盖上架设自动气象观测站。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2月7日在距离中山站100公里处的南极冰盖上架设了一套自动气象站,以获取南极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等相关资料,提升极地气象服务和对极地大气的了解。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