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终起航 带着地球去流浪
“祝中国科幻电影之旅好运!”这是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社交媒体上对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发出的祝愿。这部科幻电影在引发“宇宙级乡愁”的同时,更撬动了人们对中国科幻作品未来的期待。
欣赏完《流浪地球》的观众,大多是激动的。“中国人也能把科幻电影拍好”,这是影迷的心声,也是对《流浪地球》最有力的肯定。谈到电影的成功,当然不可能绕开刘慈欣的原作。
刘慈欣原著,国产硬科幻。这部电影是春节档的惊喜之作。
如果说《疯狂的外星人》只是借助了科幻的外衣,那么这部《流浪星球》就是一部实打实的科幻大片了。
话说吴京不拍《战狼3》而参演这部电影,说明这部电影还是很有看点的。
随着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神州”、“嫦娥”等一系列探索宇宙“神器”的成功发射,我们对于太空的认知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对于诺大的宇宙来说,人类还是显得渺小和无知,需要不停地探索。
这部电影的剧本创作了近三年,在创作过程中改了又改,并且邀请了几位中科院的“大咖”共同探讨剧本,意在为这部电影建立一套很严谨的世界观,这样的良心剧本不会让大家失望。
《流浪地球》的原作篇幅很短小,不过20来页。但是它的主题很宏大,内容也很厚实。电影《流浪地球》保留了绝大多数原作的环境设定,但在情节上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这里面当然有导演的思考,将文字影像化,本就不能生搬硬套,何况,刘慈欣本人也参与了创作。
故事背景设定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极速膨胀,不断老化,地球将遭受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人类只好移居在地下城。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希望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电影倾力还原原著“太空流浪”的惊人设想,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小说中的科幻场景、道具,主创筹备十年,悉心打磨,只为呈现不令你失望的视效奇观。这一次,不输好莱坞。
茫茫星河上,漫漫回家路。融合东方的亲情元素、家园情怀,在九死一生的冒险征程上,无数人前赴后继,只为同一个家园。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是硬核科幻之下最柔软的告白。
近年来,刘慈欣等中国科幻文学作家已经在所属的领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意味着可供改编的文本数量并不少,但电影创作者是否具备足够的科学素养,仍是决定改编是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