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脊上的艺术精灵!大年初一说说咱们代代相传的鄄城砖塑
齐鲁网2月5日讯今天是大年初一,咱们来说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而民俗艺术则是最闪亮的那颗珍珠,在菏泽就有一门特殊的民俗艺术——砖塑。作为汉族传统建筑装饰,以鄄城谢家砖塑为代表,烧制的神庙、家祠等建筑艺术构件,闻名方圆千里,2008年被列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这门珍贵的砖塑艺术,现在却面临失传的窘境,到底怎么回事呢?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鄄城谢家的先祖便从事砖塑这个行当,谢学运是谢家砖塑的第三代传人,也是这门艺术的集大成者,老人家从12岁开始学习砖塑手艺,这一辈子便再也没有和砖塑分开过,普通的泥巴经过他的一番雕琢,便蜕变成为栩栩如生的花鸟,走兽,而捏制戏曲人物,更是他的绝活。
谢家砖塑从内容上,主要有戏曲砖塑和花鸟砖塑两种,花鸟砖塑题材多样,手法朴实率真。戏曲雕砖内容非常丰富,人物造型和情景表现形式种类繁多,每块砖塑都表现了传统戏曲故事,也都有对应的名称,如时迁偷鸡、千里送京娘、文武双状元等,把戏曲雕砖汇集起来就是一部形象的戏曲故事集。
中国鲁锦博物馆馆长路维民介绍,鄄城砖塑与老百姓居住的建筑艺术密切相关,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鲁西南特色,不管是捏塑手法还是图案艺术,都体现了民间艺术家的高超技艺。
90年代以后,随着楼房的逐渐兴起,砖塑这种建筑装饰用构件的使用量越来越少,而机器制作的花式砖瓦也因为价格优势,蚕食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传统的手工砖塑逐渐失去了它的竞争力。谢学运老人去世后,他的孙子谢新建成为了鄄城砖塑的第五代传人,那么他在这门古老手艺的传承上,又有怎样的感悟,鄄城谢家砖塑,还能继续传承下去吗?
一大早,谢新建便拿上铁锨等工具,骑上电动三轮车,准备出门挖胶泥。胶泥,是黄河古道沉淀的一种黏土,也是制作砖塑的原材料。仔细挑了半天,谢新建小心翼翼地抱着几块胶泥上了车,作为鄄城砖塑艺术的第五代传承人,他从小耳濡目染,慢慢对“捏泥巴”产生了兴趣。上世纪7、80年代,谢家烧制的砖塑作品市场需求量很大,一家人也是干得风风火火,但是爷爷谢学运对砖塑作品的要求一点也不放松,虽然有5个儿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制作泥胚。
谢新建说,爷爷谢学运对作品的认真,一直深深影响着他,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谢家几代人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才把这门手艺传承至今。现在家里还保存着两尊谢家先祖制作的砖塑人物塑像,这也是他们的传家之宝,满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谢新建介绍,砖塑是体现房屋主人身份的一种象征,以前砖塑的制作和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拿砖塑制作的屋脊来说,就分为有游龙盘旋的“滚龙脊”和使用荷花水禽内容的“莲花脊”。
现在一些复古的建筑上也有砖塑,但大多都是机械加工出来的,没有了手工的独特韵味,只有一些老房子上,还伫立着一些年代久远的砖塑,无声地诉说着远去的时光。谢新建实在不愿意这门技艺在自己手里断了传承,最近几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重建了砖窑,还在学校里开设了砖塑兴趣班。
目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面临着难以为继,甚至失传的困境,古老的技艺如何才能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呢?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砖塑,喜欢砖塑,另一方面,既然砖塑不能再应用到房屋的外饰上,那么可以在保留原有特色技法的同时,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把砖塑做成室内装饰品,甚至是可以摆放的工艺品,只要有了需求,相信鄄城砖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