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于1949|从“囧途”到“旅途”:老铁路人谈春运变迁
大年三十,
你是否已经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赶着与亲人团聚过年?

贵阳北站准备进站的旅客。贺俊怡 摄
中国春运,
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迁徙。
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到便捷飞速的高铁动车组,
铁路蕴含着许许多多中国人的归家记忆。

图为乘坐列车至贵阳的旅客检票入站。陈超 摄
今年70岁的铁路退休员工李玉霞
至今仍记得以前值乘春运的情景:
那时候,
春运简直是“打一场硬仗”。

退休后的李玉霞翻看老照片。周娴 摄
李玉霞1949年5月2号出生,
辽宁人,
1965年入路参加铁路工作,
1965年至1987年从事客运工作
先后任职打字员、服务员、广播员、客运员和客运值班员。

退休后的李玉霞。受访者供图
李玉霞说,
多少人一年只等这一次回家,
能回家就是幸福,
哪里还讲究什么舒适度。

车站广播员李玉霞。受访者供图
车厢就像塞满了沙丁鱼的罐头
慢悠悠的绿皮车,
承载了中国人对家的渴望。
过去春运,人多车少,一路上超员,
坐椅靠背上、过道里、厕所里全是人,
超员200%是常有的事,
整个车厢就像塞满了沙丁鱼的罐头。

挤满旅客的车厢。曹宁 摄

成都车站老照片。曹宁 摄
李玉霞笑着介绍,
人们用扁担撬开厕所窗户,
把旅客塞进来,
哪怕你一脚给他踹进车厢,
他还会回头谢谢你。

站台上拥挤的人流,能挤上车就是本事。曹宁 摄
一个春运忙下来,
人要瘦一大圈。
那时候春运,
到处都是肩扛、头顶着大麻袋要回家的人
车门上不去,就扒窗户,
能挤上去就是本事。

拼命挤上车的旅客。曹宁 摄
李玉霞说,
那个年代,
人们外出带很多行李,
锅碗瓢盆,活鸡活鸭都跟着自己走。

夏季拥挤闷热的车厢。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客运段供图

老安顺站。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车务段供图
在安顺站的时候条件很差,
车站没有地下通道,
也没有人行天桥,
一到交汇列车的时候,
大家都是高度紧张,
很多旅客图方便会穿越轨道。

旅客进站检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车务段供图
铁路为了保证安全提出:
人防、物防、技防,
李玉霞说,
我们那会都是“人防”,
春运期间查违禁物品全靠手摸、眼看,
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安检设备。

旅客进站检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车务段供图
李玉霞回忆,
那时候没有对讲机,喇叭很少,
全是靠扯着嗓门喊。
一个春运下来就说不出话了,
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声带小结、有息肉。
现在李玉霞说话,
声音都是沙哑的。
售票员从“算盘侠”到“键盘手”
好的售票员必须会打一手好算盘
以前都是人工用算盘。
李玉霞举例,
比如安顺站到北京站,
中间有几个中转站,
售票员需要把中转站里程全部记下来,
这些全靠人脑记忆,
然后再用算盘计算结算里程折合票价多少。

售票员必须会打一手好算盘。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如果售票员计算错误,
票款多了上缴,
少了就要自己把钱补上,
以前售票员赔钱是常事。
90年代初,
计算机的出现让车站售票员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从过去卖出一套票需要几分钟甚至十分钟之久,
一直到现在几秒钟就可以出票。

旅客自助购票。张健 摄

旅客通过手机客户端购票。李婧 摄
李玉霞感叹,
随着设备更新换代、互联网普及,
售票员们的手指依旧跳跃着为旅客送上回家的暖心服务,
不过他们不再是“算盘侠”,
而是一个个业务精湛的“键盘手”。

排队买票的乘客。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车务段供图
以前售票员与旅客无法面对面交流,
中间永远隔着厚厚的木板,
唯一见到的就是从小小的孔洞里伸进来的一只只手。

排队购票的旅客。曹宁 摄
如今售票员们坐在明亮的售票大厅,
与旅客只隔着一层玻璃,
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售票员们坐在明亮的售票大厅。张健 摄
李玉霞说,
过去出行真是一票难求,
而现在任何一个节假日哪怕周末,
老百姓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人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

旅客在贵阳北站搭乘高铁回家。刘鹏 摄
从满脸灰到干净体面
李玉霞回忆,
以前和丈夫回福建老家一趟,
到下车时候脸都是花的,
全是煤灰,一进隧道全是烟尘。
现在多好啊,动车11个小时到厦门,干净舒适。
与十几年前乘绿皮车出行相比,
如今的铁路出行体验,
简直像“换了人间”。

和谐号动车组。受访者供图
退休后的李玉霞经常出去拍照,
坐在宽阔的车厢里,
飞驰的列车、舒适的座椅、整洁的车厢,
已完全没有了当初绿皮火车的破败和脏乱。

李玉霞乘坐高铁出行。受访者供图
遥想当年春运时拥挤的人群,
喧闹嘈杂的人声,
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泡面的味道,
李玉霞感慨:
中国真的是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强大,
过去的那些日子,
已经一去不返了。

贵阳北站渝贵铁路首发D8592次列车司机。王蕾 摄
春运变迁,
“变”之精彩,
前所未有,令人称奇;
然而,
背后的“不变”,
更值得我们钦佩和点赞。

贵阳北站“陆地航班”整装待发。贺俊怡 摄
不忘初心,方能继续前进。
李玉霞说,
每一位铁路人在变迁中与时代共同进步,
只为让每一位旅客都能踏上温馨便捷的回家路。

图为贵阳北站旅客领取春联后合影留念。贺俊怡 摄
贴心老人总是将心比心
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是我工作中的宗旨。
李玉霞说,
工作的时候,我总是想,
如果我是旅客,
我回家上不了车,买不到票,
我什么心情?
把自己当旅客,将心比心,
服务自然就能做好。

安顺车站等待检票的旅客。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车务段供图

安顺车站进站口。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车务段供图

站台上为旅客服务的车站工作人员。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车务段供图
生活中,李玉霞也是将心比心,
坐公交车,
她经常婉拒年轻人让座,
李玉霞说,
年轻人上班很累,
现在工作压力那么大,
让他们坐会儿休息下吧,
我身体挺好的,
站站也没问题。

车站打字员李玉霞。受访者供图
李玉霞的女儿如今是贵阳车站客运主任,
很少能回家,
以前自己也是做这个工作,
越是春运女儿就越忙,
当妈妈的理解!

李玉霞外出摄影。受访者供图
说话幽默,慈祥,
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采访中李玉霞总是关心记者:
贵阳天冷,
你们穿太少了吧?
坐过来点,
靠近火炉暖和。

李玉霞摄影作品。受访者供图
读大学学摄影 享受生活
2008年老伴去世后,
李玉霞一直很消沉,
女儿给她买了台入门相机,
慢慢地李玉霞就喜欢上了摄影。

李玉霞摄影作品。受访者供图
李玉霞现在用的是佳能5D2,
摄影就经常到处拍,
约以前的老姐妹出来玩,
给他们拍照。

李玉霞摄影作品。受访者供图
在贵阳市老年大学,
李玉霞学用电脑、学用photoshop,
她还很喜欢用手机拍照,
手机壳还装上了鱼眼和广角镜头。

李玉霞外出摄影。受访者供图
李玉霞说,
自己马上就70岁了,
现在就想养好身体,
多出去走走,
享受生活。
自己健康,
孩子们才能安心工作,
服务好旅客,
让旅客归家路更舒适安全、更有归属感。
记者:周娴 陈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