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丨连续八年 浙江省书协主席每年捐资30万奖为哪般
鲍贤伦
没有鲜花,没有红地毯,热烈掌声中,数十名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大展、学术论坛中的成绩优异者,兴奋地捧走了“2018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个人年度奖”——其中30万元奖金,来自浙江书协主席鲍贤伦的个人捐赠。
光束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本本厚重的奖证,彰显了书法强省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神。
那夜,简朴的颁奖现场,望着年轻的获奖者,鲍贤伦高兴地数起了家珍:2018年,浙江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各类大展112人计117人次,其中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六届妇女书法篆刻展浙江入展数分别名列第一,全国第三届篆书作品展、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浙江入展数分别名列第二。入展作者中,其中18人为“新峰计划”作者,29人为历届书法创作骨干研修班学员——这份成绩领先全国书坛。
鲍贤伦
每一个载入书法史册的书法家,都是某一时代、某一书体、某一风格的代表人物。
浙江书法艺术源远流长、高峰迭出,孕育了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赵孟頫、吴昌硕、沈寐叟、马一浮、沈尹默、张宗祥、陆维钊、沙孟海等彪炳史册、高山仰止的书法大师,他们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学术解见,铸就中国书法历史的辉煌,创造一座座中国书法艺术高峰。
敬畏,是浙江书家对前辈大师的一种姿态。品牌,是浙江书家对前辈大师的一种追崇。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踏着时代节拍,鲍贤伦从一代书家朱关田先生手中,接过浙江书协主席的接力捧,带领浙江书坛一笔笔书写新篇章。
如今,当我们把书法的发展放到一个时代文化创新的大背景上来思考的时候,作为对一种书体的继承和发展,书法还是应该这样写——重品格、重学养、重基础、重个性。鲍贤伦坚信:浙风浙派,是浙江书法的文化特质、基本形态和精神追求,也是浙江书协致力于浙江书法文化建设的引导目标。
新世纪以来,上海、江苏、河南等各书法大省齐头并进,浙江书法强省的地位该如何捍卫?
鲍贤伦
面对竞争态势,鲍贤伦陷入沉思:优势越来越小,距离越来越近。浙江如何在发展中走向繁荣,营造开放、包容、多元的和谐局面,树立一批名家领军人物、造就一批精英创作骨干、培养一批新峰青年才俊,建立一支梯次分明、规模宏大、德艺双馨的书法浙军,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浙军未来,鲍贤伦身挑重担:必须从中国书法史乃至学术史、文化史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身上,汲取所能体现的尊重传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为浙江当代书坛注入宽博深厚的文化基因,确立浙江当代书法发展之标杆。
于是,我们看见,浙江书协先后推出系列政策来打造当代书坛劲旅——
深入实施名家品牌战略,持续推出三年一届的“沙孟海奖”全浙书法大展、“陆维钊奖”全浙中青年书法大展、全浙篆刻大展,有力推进了全省书法精品创作,促使大批优秀年轻书家脱颖而出,为浙派书风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
大力开展各种创作加工培训,各团体会员、专业委员会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全省重点作者集中观摩交流、打磨研讨,既突出重点作者,又关注新人培养,以点带面,营造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良好氛围。
鲍贤伦
积极配套推出“新峰计划”培养工程,每年选拔20人,通过为其举办展览、出版专辑、专题创作研讨、制定创作规划、培训创作加工、媒体整体推介等举措进行针对性培养,倾心培育浙江书坛新锐。
衡量一个时代的艺术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作品是每一位有抱负的书法家的立身之本。
在鲍贤伦眼中,古人所谓“学书在法,其妙在人”,人的丰富性是书法多样化的内在依据。书如其人,就是如其性情,就是作者修养、才调、风度、人格、气象在作品中的生发。
在鲍贤伦看来,书法实践看似林林总总、眼花缭乱,概而言之无非两块基石——求法度和养性情。风格其实是在两者碰撞中产生的幸运之果。
在鲍贤伦心底,书家的意义,不在于一种身份,也不在于一种职业,而在于他具备在书法创作中获得体验的能力,获得精神释放的自由。有了这样的能力与自由,才能印证他作为书家的身份。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书家创作了书法,而是书法成全了书家。
因为,确立个人风格需要宽阔的眼界、严谨的思维、敏感的心灵、训练有素的肌肉神经以及果敢的勇气。所以,最关键的是“史”的意识。风格需要在足够的纵深和足够的宽泛框架内才可言说,光写字是写不出风格来的。
由此“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个性”便成为浙江书协的战略品牌,也成为书协主席鲍贤伦打造“书法浙军”义不容辞的责任——自2011年省书协首次创设“浙江书法家协会年度奖”激励机制以来,每年设奖励基金,鲍贤伦带头捐赠30万元奖励后学。
鲍贤伦
如果没有这般深耕广种,哪来如此丰厚的收获。正是这一系列战略品牌的推出,才为浙江书坛出精品、出人才营建了良好氛围,新人辈出,争奇斗艳。其中最令鲍贤伦特别欣喜的是,2018年在全国及我省举办的大展中,女书法家群体异军突起。
书写一件作品,如同等一朵花开。女书家们在各种大赛上独特的真、草、隶、篆、行等各具特色的书法力作,有的吟咏自然风光,有的追忆历史功绩,有的赞美人文景观,有的讴歌当代创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特色各异、题材多样。
鲍贤伦与青年书法家们
就如同穿梭千年书法长廊,这些女书法家就像小女孩,在书法的世界里“玩心”大发。她们的作品像一个多棱镜,照射出内心的多面性。有时像孩子般抽象写意,有时又细腻工整,有时又磅礴大气。
如是这般,珍视传承,敬畏传统,景仰前辈,创新攀高,勇于开创,善于突破——只有从传统中汲取精华,结合时代特色与群众审美需求,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不断提升浙江书法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审美价值,形成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生动局面,再造一个具有当代特色、浙江风格、中国气派的浙江书法艺术新高峰。
这,或许就是鲍贤伦坚持个人捐资奖励后学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