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运:跨越785公里的团聚 母亲的煎饼和汤圆
距离春节还有两天,苏州火车站候车厅里熙熙攘攘。不管过去的一年是辛酸还是高兴,所有人都将随着呼啸而过的列车,奔向同一个目的地——家。与此同时,在火车站负一层接站处,也有人正望眼欲穿地等待着。
跨越785公里的相聚 等不及吃妈妈做的粉蒸肉、酸菜鱼
吴女士和丈夫来苏州已经六年了,但把父母接到苏州来过年还是第一次。在以往,都是吴女士拖家带口,回湖北老家。
“在外面这么多年也不容易,今年就想着把父母接过来,一起在苏州过个年,然后大年初二一起去厦门。”吴女士说道。
虽然每年都会和父母见面,这一次,吴女士似乎尤其紧张,在与记者聊天的时候,眼神一直在看着两边的出站口,生怕父母出来看不见她。
“妈妈,还有几分钟呀?”吴女士六岁的小儿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迫不及待要见到外公外婆。吴女士回答,“马上到了,虽然两点半到,可还是要从站台走过来的呀。”
“阿爸,快点!快点!” 14:37分,吴女士和父母几乎同时看见了对方,一路小跑,吴女士和丈夫赶紧接过老人手里的箱子。
“老早计划好了,来看我的姑娘呀!带了腊肉、香肠、周黑鸭,都是家里的。过年了,也是过来玩一下,看看外甥。”两位老人脸上早已笑出了花,从武汉到苏州,跨越785公里,又一对家庭团聚了。
小朋友害羞的躲在母亲后面
然而,今年接父母过年,吴女士也有一点自己的“私心”。“我妈很会做菜的。粉蒸肉、酸菜鱼,还有炖的猪蹄,尤其是包的汤圆,皮特别薄。我不太会做菜,明天就和父母一起去采购。”
吴女士接到了父母,另一边的新苏州人赵先生还在焦急地等待着。为了接母亲,他提前半个月买票,并和单位打好了招呼今天调休。
赵先生五岁的小儿子也趴在栏杆上,盯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因为知道奶奶要来,小朋友早早起来,吃好早饭,穿戴得整整齐齐。
老家宿迁的赵先生来苏州已经七年了,娶了一个吴江的媳妇。“以往都是轮流过,今年轮到去我家。因为比较忙嘛,就决定把父母接回来。”
时间到了,却没有看见母亲的身影,吴先生一边望着两边一边打起了电话。“春节的话,和岳父岳母一家聚餐,然后带父母到苏州市区逛一逛,基本是过来一次逛一个景点,争取玩遍苏州吧。”
重重的爱心背包15:02分,在一阵急促的人流中,赵先生找到了母亲,赶紧一把接过了书包,还有两个小包。赵先生的妈妈笑着说,“书包里是杂粮煎饼,宿迁的土特产,这两个小包里面是海鲜、大豆、鸡柳,用豆子磨一些豆浆,有过年的气氛。”
一家团圆
绵延的铁轨,呼啸的火车,一头连着子女,一头连着父母。火车站接站处,像吴女士、赵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因为他们的存在,也催生了一个专有名词——“反向春运”。参与其中的不是背井离乡的游子,也不是思乡情切的归客,而是来到子女所在城市团聚的老人。
因为反向春运的出现,思念的道路由单行线变成了双车道,但不变的是家人团聚的欣喜和执着。今年,你和家人在哪里过年呢?名城苏州网讯 (记者 杨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