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网评:商誉减值不能成财务造假的背锅侠
一波上市公司的亏损潮,突然在春节前上演。
此次A股上市公司业绩亏损潮的爆发,被认为始于商誉减值计提。
据统计,截至1月31日午间,已有396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18年度业绩亏损年报或者预告,其中亏损额超10亿元的公司达到100家,亏损额超过20亿元的公司也达41家之多,创下历史新高。
在这批亏损潮中,出现了一些奇葩怪象。比如,“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巨亏30亿,其业绩公告说“由于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公司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意思就是缺钱买饲料,导致“猪饿死”。
然而,按现在市场价格算,亏损这么多得饿死数百万至上千万头猪。网友称,这些饿死的猪“用漫山遍野可能还形容不过来”。另外,不久前,该公司还突然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种种迹象,让网友质疑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嫌疑。而深交所也已火速向雏鹰农牧下发关注函,提出7大问题,要求对方解释。
其中,针对雏鹰农牧提出的商誉减值0.9亿元,深交所严肃询问对方的预计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判断依据、计算过程及合理性,以及相关会计估计判断和会计处理是否合规。
实际上,此次上市公司爆雷潮中,大幅计提商誉造成的业绩亏损,已经引起包括监管部门、投资者、网友等多方面的质疑。
所谓商誉,源于并购公司对未来被购买方能够创造的业绩的预期。2015年前后,国内上市公司出现并购重组高峰,积累了较高的商誉。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商誉高达1.45万亿元。
并购重组通常会附带3年的业绩承诺,到现在,业绩承诺面临陆续到期。此前部分上市公司的忽悠式重组造成的高估值收购,成为此番商誉爆雷的急先锋。
所以,前不久,一些上市公司还在预报盈利丰厚,现在突然变脸计提大额商誉,导致业绩巨亏,投资者损失惨重,不少大股东和实控人却已套现出逃。
借用商誉减值大幅计提,一些上市公司可以将财务风险一次性引爆出清,将各类坏账一并计提,来达成洗净财报的目的,以掩盖之前的财务造假问题等,这样操作可减少因连续三年亏损面临退市的风险。在见不得光的操作中,商誉减值,成为这些人玩弄财务伎俩的背锅侠。
商誉减值的操作主观性较大,易成上市公司上下其手、掩盖财务造假的工具。这种担忧不是多余的。事实上,当前财务造假成本太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对上市公司财务爆雷的刚性惩戒机制,导致财务造假成本过低。一些上市公司敢于发布明显有违常理的奇葩业绩报告,“调戏”公众智商,可以说也与此不无关系。
要谨防上市公司通过商誉减值来为财务造假背锅。一方面,监管层需要严把并购关,严防忽悠式重组造成上市公司商誉虚高;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惩处力度。总之,不能放任上市公司浑水摸鱼,利用商誉减值来对业绩“洗澡”以掩盖财务造假。这不但事关广大投资者利益,也事关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柯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