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外卖骑手:在杭州骑了10年 却没看过西湖
从江苏来杭打工,10年间,马光春的生活和工作半径未超出过滨江浦沿。2019年,他想带老婆去西湖逛逛。
农历新年前的一个午后,杭州滨盛路上一间三室一厅的公寓里,王坚盯着电脑上的骑手送餐路线,焦急地发语音调度。
王坚是“饿了么”外卖平台的站长,下午2时是骑手们一天中最空闲的时候,王坚再火急火燎,也妨碍不了边上两个骑手和衣而睡。
“泥腿子”,是王坚对手下骑手的称呼。作为流动性较强的一个行业,马光春是“泥腿子”里特别的一个,除了时间干得久,他51岁的年纪在骑手里算是“高龄”。
马光春很腼腆,说到激动处习惯性地用手搓膝盖,尽管如此,他还是很乐意分享他的故事。
“断手都能干,我咋不能干”
年前,好多骑手已经回乡,马光春打算再干几天,“这个时候是旺季,单子跑不完。”
眼前的马光春一身骑手的标配:蓝色头盔、工作服,牛仔裤加运动鞋,胸前挂着一部手机。
10年前,马光春带着老婆从江苏宿迁老家到杭州打工。起先,他在滨江高教园区附近踩三轮车拉客,后来三轮车被禁止了,又做了外卖骑手。
“怎么想到入这行?”我问。
“拉三轮时候,有个同行小伙子还是断了手的,我年纪是有点偏大,但还能干。”马光春说,靠着他和老婆做家政的收入,供在苏州的女儿大学毕业,还有一个儿子在老家念书。
“年纪大也有年纪大的好。”马光春说,做这行抢的是时间,但安全也很重要,“我从来不闯红灯,交通事故一次都没出过。”
每天上午9时半,是公司的早会时间,最后一个环节是给所有骑手打气鼓劲的。马光春说,口号太多记不住,“注意安全”和“加油干吧”记得最牢。
马光春在取外卖。
最爱送学校 最怕是小区
干了两年多,马光春算资深骑手了,一天能跑个四五十单。
“今天上午接了20单。”马光春打开手机向我展示。这个时候,系统提示有新订单:宝龙城到智汇中心,0.7公里,就是街对面的距离。
马上出发。路上,马光春告诉我还跑过更近的单子,“有一回从宝龙城4楼送到5楼,楼下送到楼上,有顾客点我们就送呗。”
也就七八分钟时间,马光春熟门熟路地把电瓶车停在取餐点附近的马路旁,“周围都在施工,只有一条小道能走过去。”
取了餐直奔目的地,马光春给顾客去了电话,让对方在电梯口取餐。“呀,看错了,是A楼,这儿是B楼。”
马光春只好折返, 本来宽裕的送餐时间一下紧张,他不停看着手机显示的送餐时间。电梯门一开,马光春撒开腿跑起来,我在后头紧跟,结果还是没跟上。
等我赶到A楼,马光春已经送完餐下楼,“还好没超时。”
送写字楼,对马光春来说不是难事,最让他头痛的是送人口密集的小区。“每个小区排列方式不一样,有时候在同个小区里送上几家,来来回回能绕上一公里。”
“送哪里最轻松呢?”我问。
“肯定是学校。”马光春说,学校不让外卖进去,学生们就在围墙边接应,“有人还在墙头凿洞,我们往洞口一放就得了。”
马春光在送外卖。
多点好评 少点差评
“送完餐让你顺手带垃圾,不给带,就给你差评。”马光春说,这不算奇葩的,通常来说送晚了会被差评,有一回他把餐送早了也挨了个差评,“对方是个学生,说怎么送早了呢,还没下课。“
吐槽归吐槽,马光春心里真正记下的是还是暖心的事情。一个月前的一个雨夜,马光春送最后一餐时候已经超时半个多小时。
敲开门后,对方看到满脸雨水的马光春说了句:辛苦。随后,马光春还收到顾客一个6.6元红包,“我们送一单也就6元钱。“
“其实,我们比顾客还要急,一个差评就要扣20元,一个好评才1.5元。“马光春说,有时候他会在晚上发短信给顾客,给点个好评,更多时候也就顺其自然,“一天忙下来太累。”
马光春说,他很喜欢杭州这个城市,只要干得动,他会继续干下去。来杭州10年了,除了生活和工作的滨江浦沿一带,马广春对杭州没有更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