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经参微话题|上市公司业绩爆雷需设防

财经

2019-01-31 09:27

近期,A股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年报业绩预告,不少上市公司大幅预亏、业绩变脸引发市场强烈关注。1月29日晚,奥马电器、南京新百、盛运环保、人福医药等多家上市公司预亏超10亿元,计提商誉减值仍然是大幅预亏的重要原因。网民认为,对于巨额商誉背后业绩变脸的风险“黑洞”,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现金流入或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网民“周科竞”表示,现在的股票业绩风险,大概率与商誉减值有关。如远方信息近期公告称,2018年度预亏约4.8亿元,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为控股子公司维尔科技业绩大幅下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6亿元所致。

2014年,上市公司并购政策放宽叠加市场牛市,A股市场迎来并购高峰,商誉规模随之攀升。有网民表示,2015年前后,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达到高潮,签订了大量的业绩对赌协议,业绩承诺期限通常为3年,在这期间,很多被并购企业都会想方设法完成业绩承诺,而一旦过了承诺期,业绩下滑则是常见情形,这也是2018年年报商誉减值问题比较突出的原因所在。

也有网民分析称,有专家提议将商誉计提改成逐年摊销,这一“政策预期”导致很多公司在2018年业绩中集中计提,以便将“坏账”一笔勾销。网民“李志林”认为,从上市公司角度考虑,一次性高规模计提的动力强于连续计提。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可以为后续业绩反转打下基础。在2018年年报的商誉风险释放后,2019年上市公司业绩有望迎来较好的表现。

对于业绩爆雷带来的市场风险,网民“杨德龙”建议投资者需要做足准备,深入研究哪些公司有可能计提商誉减值。对前几年做并购重组的公司要特别小心。网民“邓利军”也警告称,需对商誉占比较高的行业和公司保持谨慎,比如,传媒、餐饮旅游、计算机、家电、医药等行业。

还有网民建议,鉴于目前商誉减值和业绩补偿分别通过资产减值和营业外收入科目影响当期损益,导致商誉减值金额大于上市公司实际损失,建议监管层结合业绩承诺补偿机制,进一步研究商誉减值和业绩补偿的会计处理,并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记者 明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