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长三角5G产业融合提速,上海超级枢纽功能增强

独家观点

2019-01-30 11:44

不论是目前各国都在抢先布局的5G,还是用于智能抄表的窄带物联网技术,又或是高性能的集成电路产业,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各个层面巩固和提升实体经济能级。

1月27日,上海市市长应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过去一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9%,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造业部分产值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4个百分点。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也成为上海建成卓越全球城市及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驱。

上海新一代信息产业基础良好

有着产业、资金、人力资源多个要素集聚的上海正进一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布局。

“国内外集成电路企业集聚, 特斯拉的入驻、华为上研所以及诺基亚贝尔等公司在上海进行5G的研发布局,都是看中了上海信息产业已有的基础条件。”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

上海此前发布的《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全力打造两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分别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汽车产业集群。

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集成电路与手机芯片、通信基站等也一直是上海的优势产业。

过去一年,上海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政策,特斯拉、积塔半导体等5个投资百亿元以上和15个投资十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华力二期12英寸先进生产线建成投片。

伴随重大项目开工的还有持续攀升的销售额。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额5411亿元中,上海就占据了1180亿元。而根据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近日的说法,2018年,上海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年销售额将达13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6万人。

应勇提出,2019年,上海将加快落实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政策,深入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产业创新工程,推动中芯国际、和辉二期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量产,实现集成电路14纳米生产工艺量产。

不只是集成电路,5G商用的时间也越来越近。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并将其列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1月2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5G已达到了预商用阶段,有望在今年年中出现一个较好的商用终端。

上海作为唯一一座同时被三家运营商选中的首批5G试点城市,以5G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也是上海建成卓越全球城市的战略性基础资源。今年下半年,上海将大规模启动5G网络建设。

目前,在5G技术层面,华为上海研究所、诺基亚贝尔和中兴,都将无线研发团队放在了上海浦东。

诺基亚大中华区行业解决方案负责人李琨告诉记者,上海整个信息产业环境良好,除了政府主导还有金融环境和配套产业,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在上海合作建5G网络。

另外,根据2018年11月发布的《上海市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目标到2020年,将上海打造成世界级的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并实施5G先试先行及深度应用,规模部署1万个5G基站,率先在国内开展商用。

此外,应勇表示,2019年,上海将打造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推进5G网络、新型城域物联专网等建设。

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会相应催生系列产业 ,吸引产业链上相关联的企业前来投资,从而带来信息产业发展新空间。“(开展5G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能力就增强了,继而形成连带效应,不论是内资还是外资也都会来上海布局。 ”王振告诉记者。

王振认为,上海作为金融中心有集聚资金的先天优势,也容易形成更好的产业链投资环境。“除了大量的创投基金,还有即将落地的科创板,这些对信息技术产业都是利好。”

除了技术、产业、资金要素,人才优势也推动上海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上海数字人才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人才的平均数字化水平最高。这样一来,也利于上海做信息技术产业、制造业数字化以及新兴制造业。

长三角5G融合提速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产业和信息化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也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2017 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生产总值达19.53万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3.6%,在国内主要城市群中位列第一。工信部数据显示,长三角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逐年递增,增长速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纵观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城市群,无一例外都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先导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智能化也需要5G引领实现内生动力的转换。去年以来,长三角5G产业融合速度不断提速。

去年6月,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政府部门在上海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等企业共同签署《5G 先试先用推动长三角数字经济率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到2021年,三省一市将投入超2000亿元,打造以5G为引领的长三角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去年11月底,长三角5G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全国首个跨省5G视频通话在上海、苏州、杭州、合肥四城实现互联。

发展联盟成立当日,《长三角5G协同发展白皮书》发布,提出到2020年,5G引领长三角形成比肩世界级城市群的连接体系和标准。具体来看,包括到2020年底,完成5G网络规模部署,成为国内首批正式商用的地区之一;基站及节点数量超过10万,覆盖率达到98%,工业无线以太网依托5G实现规模商用;完善芯片、主设备、终端等产业链,计划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至少拥有2至3家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形成完整成熟的5G产业链等。

要达成上述目标,不仅需要有技术引领性的“大脑”支撑,也需要腹地和配套产业这样的坚实“四肢”良好配合。

王振认为,这就需要上海和其他长三角城市的协同发展。例如上海做研发,无锡、南京、合肥等地扩大制造等优势。

他进一步指出,在信息产业制造方面,长三角需要一同抓住5G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因为这个设施设备的需求并不是短期的,而是全球性的长期需求。同时,还应该加强“5G+”应用推进。在延伸的新业态上,浙江就已经有优势和经验,“在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化的推进上,浙江、上海应该利用已有的基础条件来引领长三角”。

此外,根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引领的区域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

在近日举办的上海5G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首席规划师贺仁龙告诉记者,他们也正在编制长三角的5G行动计划。他认为,目前5G方面的工作主要还是由政府统筹规划,推进信息通信企业5G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行业5G应用示范创新与规模应用,这样一来推进产业基础建设就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满足迭代开发的需要。“5G基础设施都做起来后,未来2~3年整个产业也会随之快速发展起来。”

他向记者举例,上海未来更像一个超级枢纽的作用,能够把核心资源服务于大家,可以定位上海为长三角的“大脑”,在研发完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之后,这些都可以像蒲公英种子一样推向三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