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贾樟柯拎《一个桶》闯春运大潮

独家观点

2019-01-29 10:18

" 回家过年有两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一是与家人一起做饭;另外一个是离家的时候我妈妈就会给我整理行李,每个角落都塞了各种各样吃的。"今年春节前夕,知名导演贾樟柯完全用 iPhone XS 手机拍摄的春节短篇新作《一个桶》在优酷上线。

一个桶》讲述了春节期间在山城重庆发生的亲情故事,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短片中,儿子过完年即将离乡,妈妈用胶带仔细密封好一个白色塑料桶,郑重交给儿子。与母亲不舍离别后,带着被塞满的行囊与那个桶,儿子踏上了春运返程的路途。等他回到城里的住处,才发现桶中满满装着妈妈精心准备的鸡蛋,而且每个鸡蛋的一侧是妈妈手写的日期,另一侧画着笑脸。

一个桶,倾注了母亲对儿子的爱的"家味"。

大家都在说,随着时代变迁,春节假期人们团聚的年味似乎"变淡"了,但每年春节数亿中国人仍不远千里与家人团聚。"我们把拍摄地选在重庆跟贵州交界的地方,经过乌江激流,有崇山峻岭、河流、桥梁。我觉得回家的路确实非常长,我们用这样的环境来展开旅途。"现代社会,虽然聚少离多,但每一个人都有离不开的家味,更显春节团圆的弥足珍贵。

那么问题来了,贾樟柯为什么要用手机拍?

" 我干了20年电影,从来没有用手机拍过电影。我的一些同行已经用手机拍出了长片,我们这个行业总是随着技术的改变在革新。我特别渴望用苹果手机来拍一部电影,这次终于实现了,感受一部小小的手机能拍出什么?它跟传统电影拍摄有什么不一样?"

贾樟柯感慨,生于1970年的他,在成长过程中,电影离他真是既近又远。所谓近,因为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方式,电影是最主要的消遣,在贾樟柯的精神世界里电影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远,是因为那个年代没有影像生活。"大家一年拍个照就了不起了,不像今天我们有手机,随时拍,随时传输影像。所以当时觉得这个事业离我非常遥远"。

上世纪90年代初,贾樟柯偶然看到了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非常感动。"那时我已经21岁了,才想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导演,这样一步一步学习电影、拍摄电影,最后变成了一个电影工作者"。

" 信息的交互和传播确实因为手机的出现改变很大。"随着Vlog以及短视频等日常记录生活的摄影方式出现,更加便捷、易操作,同时保持专业摄影效果的手机,逐渐成为大众的硬需求。第一次用手机拍片,贾樟柯感慨"体会到技术革新的好处",实现了"上天入地"。

为什么要拍"一个桶"?

" 吸引我的是拍茫茫的春运大潮。"贾樟柯说,过去他走南闯北,临近春节时,在火车上、轮船上、长途汽车上,经常跟这样的人群擦肩而过:他们兴冲冲地回家,或者兴冲冲地拎着东西从家回到城市,手里总会拎一个桶

" 拎这只桶的人是普通人。在机场头等舱休息室肯定看不到这只桶,但是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马路上无处不在--对我来说,这是我最熟悉也最爱的人群。"

拍摄《一个桶》的过程中,有两个点深深触动贾樟柯

一点是路之长。"离开家,哪怕是离开一公里都是非常漫长的,更不要说千山万水。跟亲人的分别,是每年几亿人要经历的,大家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到不同地方工作、离开故乡,这种分别非常打动我。"

另一点是桶之重。贾樟柯表示,片中那位母亲为了让孩子把鸡蛋完好拿到城里,在桶里放了很多沙子。"旅途的辛苦,桶之重和鸡蛋之轻的对比,那么脆弱、晶莹剔透的鸡蛋跟沙子的对比,千言万语尽在其中。我们整个团队也是带着这样一种感动进行拍摄的"。

" 回到故乡再离开,每次春节都会经历这样的相聚再分离。"贾樟柯过去看了很多关于春节回家的故事,基本围绕着如何"赶车回家",而这次他打造的故事是春节将尽,人们回到城市的"逆向运动",充满了惆怅感。

贾樟柯特别回忆了自己的春节记忆,比如春节和家人一起做饭的场面。"做饭像一个仪式一样,像我们老家每天都有一个主题,正月里要准备很多食材,比如年三十炸丸子,年二十八大碗。到了初一家里就不动刀了,都是预制好的,一炒一蒸就可以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在烟熏火燎的氛围里聊天,会问我很多问题,聊感兴趣的生活,工作上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一家人充分交流的时间"。

在很多影迷眼中,贾樟柯是一个光影创作离不开故乡空间的导演。贾樟柯笑称,他并没有刻意地去爱故乡,"这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的过程",而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大多数时候会跟故乡重合。

贾樟柯笃信,故乡建立起每个人理解世界的窗口,"我们迎接这个世界的经验,我们自己的体系,都是故乡带给我们的。所以,故乡是一个终生陪伴我们的地方,一个文化上的概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