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屠呦呦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与爱因斯坦并列

独家观点

2019-01-28 18:43

1月8日,英国BBC新闻网新版块“偶像(ICONS)”栏目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全民选出对人类当前生活影响最大的杰出人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票选后,入围候选人名单出炉。本次“20世纪最伟大人物”入围候选人有28位,来自7个领域,包括科学家、领袖、探险家、社会运动者、艺术家、体育明星、演艺明星。

值得注意的是,屠呦呦是科学家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也是所有28位候选人中唯一的亚洲人。

(从左至右:艾伦·图灵、玛丽·居里、屠呦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目前四位科学家中,得票数最多的为艾伦·图灵。但无论最终投票结果如何,屠呦呦对全世界的贡献毋庸置疑。

“ICONS”栏目是这样介绍屠呦呦的:

◎一位药物化学家,她的研究帮助挽回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受古籍启发,中国化学家屠呦呦发现一种全新的抗疟药,为拯救全世界人的生命做出了贡献。

BBC介绍称:

◎屠呦呦的灵感来自中国古代的一篇文章,古书籍记载,公元400年,青蒿曾被用于治疗间歇性发热(疟疾的一个标志)。在这种草药中,屠呦呦发现了一种能够有效治疗疟疾感染的化合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青蒿素。她自愿成为第一试药人。

◎全世界约一半人口处于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屠呦呦和青蒿素的巨大影响绝不能被低估。正如诺贝尔奖中所总结的,她的工作“让数百万人的生存和健康状况得以改善”。

该活动为每一位候选人开辟了专门的介绍页面,在屠呦呦的页面上,BBC列出了她入选的三大理由: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她的成就跨越东西。

宁波女儿屠呦呦

对宁波人来说,屠呦呦这个名字太熟悉了。2015年,宁波女儿屠呦呦以“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年1月9日,宁波女儿屠呦呦荣获201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她独创三个“第一”:她是该奖创设17年来总共27位获奖者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宁波,她的老家住在海曙区开明街一带。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典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鸣之声。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

(开明街26号,屠呦呦在宁波生活时就住在这里--姚庆三故居)

(少女时期的屠呦呦)

屠呦呦曾就读于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1951年春,屠呦呦考入北大,此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她心系故乡,通过北京的效实校友会、宁波中学校友会,与家乡和母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与老师楼之岑一起研究中药。

上世纪60年代,由于虐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性,使得全世界100多个国家、2亿多疟疾患者面临无药可治的局面,死亡率急剧增高。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523项目”任务。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任科技组组长,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她从系统收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和名老中医经验入手,汇集了2000多种方药。

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之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研究组终于从青蒿叶中提取有效成分,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2011年9月23日,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屠呦呦当时表示,“希望我的获奖带来新的激励机制,激励科技工作者以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传统中医药,更好地为世界人民造福。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部分荣誉: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

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

2009年,获第三届(2009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201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年1月,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8年12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