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里穿行的地铁司机 按分钟计时的习惯成为职业自觉
首发车正点发车。

绕车一圈,检查车辆状况。
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凌晨4点……大连地铁2号线虹锦路基地,5万余平方米的停车列检库,上下两层,58条轨道,凝肃地停齐30列地铁。钢筋铁器被冰冷笼罩着,连灯光也透着寒意。纵然高大魁梧,可绕着首发车检查车况的丁珺,在120米长的车影里忽隐忽现,呼呼嘘嘘的喘气声,还有衣服的摩擦声,让偌大的停车列检库更显空寂。4:29,6股道前方,每天,大连地铁2号线的首班车都从这里出库,去承载人们奔向幸福的希望……
按分钟计时的习惯,他从20岁就已养成
4:25,首班车驾驶室旁,简短而庄重的首班车发车仪式,每天准时举行。充满仪式感的出发,让制服笔挺、精神饱满的丁珺内心充满强烈的责任感。一个小时前,他还在宿舍里。3:30,伴着起床闹钟的铃声,一机灵起身洗漱;3:45,伴着下楼闹钟的铃声,迅速整理好仪容仪表出门;3:49,准时到位于停车列检库的运转室报到。丁珺是大连地铁2号线首列试运行车的驾驶员,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着敬畏。“工作养成了习惯,在时间上差一分半秒都不行。”这个按分钟计时的习惯,32岁的丁珺已经养成12年了。他从20岁开始驾驶快轨3号线列车,是3号线九里基地的首批驾驶员,27岁成为大连首条地铁线路的驾驶员,参与了大连地铁2号线的早期试运营。现在,他是2号线司机甲班的组长。
隧道里是灰色世界,前方永远都是黑点
丁珺绕车一周,检查车辆外观,空气弹簧漏不漏气、闸瓦贴合得好不好、车窗有没有破损……在车内两头走一圈,调试两头驾驶室的操作台,检查车门有没有故障、广播系统报站是否准确……忙碌20多分钟,丁珺记好司机手账,面包就牛奶5分钟填饱肚子,小跑着去解手来回5分钟。然后,调整状态,与值班领导完成首发仪式,精神抖擞地坐进驾驶室,等着信号楼发来出库信号。4:29,一声笛鸣,丁珺驾驶着首班车,呼啸着出发了。1公里后,地铁进入隧道,丁珺也进入了他的灰色世界……成为地铁司机以后,丁珺偶尔也会怀念驾驶快轨的日子。“在九里到开发区的线路上,到了冬天白雪皑皑,那景色真是心旷神怡。”而隧道里的世界永远都是灰色,灰黑色的轨道、灰黑色的水泥墙壁……一眼望去,前方永远是铁轨、电线、隧道交织成的黑点儿。“最难熬的是调试那段时间,刚建好的隧道尘土大,开一圈下来一身灰。”“首班车,有压道的职责,要求司机瞭望轨道上是否有异常情况。”丁珺说。他注意力集中,在其头顶的360度无死角监控记录着这位老司机的所有严谨。“信号开放”、“道岔正确”……虽然3平方米的驾驶室只有他一个人,虽然120米长的地铁车厢只有他一个人,虽然25.6公里的隧道只有他一个人,丁珺依然规范地报着行车口令,看似自言自语,实乃与职责对话。
工作高度紧张乏味,辛苦重复只为“安全”
5:30,大连地铁2号线海之韵终点站首班车出发,丁珺一边报行车口令,一边车下车上瞭望。通常情况下,地铁是自动行驶,但地铁司机连1分钟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从出发到下一个站台,行车1.5分钟,到站后下车瞭望站台,回到驾驶室操作,1.5分钟后又到下一个站台,司机就这样车上车下,在一两分钟的间隔内起身坐下……“地铁司机的工作的确就是这样,高度紧张而又枯燥乏味。”丁珺笑着说:“有人觉得非常炫酷,可这不是现实。但是,我们的每一次重复、再重复,只为了两个字——‘安全’,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地铁司机是孤独的,纵使这天凌晨共有26名驾驶员跟丁珺一样上早班,但也互相见不着。“地铁运行对时间要求特别严格,上了车就进入高度紧张的状态,高峰期有23台车在线路上同时运行,更是紧张加紧张。”丁珺告诉记者。地铁司机没有大礼拜、节假日,4天就是他们的一个工作周期……清晨7点半,当上班族们行色匆匆地穿梭于地铁间,丁珺下班了。前一天晚上,他是夜班,按要求必须住在基地宿舍,此时此刻,他的眼前浮现出宝贝女儿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