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国民党军官中为何都以“座”称呼?别再傻傻被电视剧“骗”了

2019-01-28 07:27

现在很多关于解放前国共内战的电视剧、电影之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在等级森严的国民党军队内部,下级称呼上级为某座,比如长官是师长,就被下属称之为“师座”,军长则被称为“军座”,甚至中级军官的团长也被下级称之为“团座”。这似乎是当时军队中最流行的一种称呼方式。那么,为什么被称为“座”呢?

首先明确,称长官为“某座”,并不是正式的称呼。“座”,有宝座的意思,想要表达的就是下级对上级的尊重。

例如:古代科举考试,凡是榜上有名的进士都称呼本期主考官为恩师,自称门生,既是为表敬重感恩,也为自己寻找靠山。明清时期,进士对主考官的称呼变成了“座师”,这里的“座”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表示对恩师的尊敬。

民国时期,清末礼仪影响犹在,上层社会彼此称呼都很讲究,尊称对方的字号,比如李宗仁,字德邻,时人称之为“德邻公”或“德公”,表示敬重;称呼蒋介石“蒋公”,称呼周恩来“周公”,也是表示尊重。

而众所周知,国民党军队等级制度十分森严,尤其在军阀部队之中,军阀们视军队为个人私产,许多军阀都是封建家长的作风,对属下动辄打骂甚至杀害。而下属为了生存,也为了讨好掌握自己命运的长官,称长官为“某座”,只是毫不起眼的一个讨好方式罢了。

其实这种称呼一是表达对上级的尊重,二也是为了区分双方之间身份的高低,不过国军之中用这种称呼的频率并不高,影视剧中有“军座”,“师座”,甚至连参谋长都能混一个“参座”。

同时,“座”的称呼也不是国民党专用的,当时叶剑英将军的下属也曾在私下喊他“叶总参座”或者是“总参座”,但能够这样称呼他的,必定都是他身边最值得信赖的人。而国民党同样也是,喊什么什么“座”的情况有,但都不是什么正式场合,家宴等私下场合,为了表示亲近才会这样称呼

但是实际上在国民党内部,实际上对座叫的并不多,我们看到的国民党公开的资料和档案,以及军官书信中,很少有称呼对方为军座、师座、团座、旅座等这样的称谓。国民党的官职或者衔级当中也并没有这座那座的,师座、军座、团座,甚至什么处座、局座等词都是出现在我们现在的影视剧中的,也就是说,这不过是导演为增加收视率,胡乱进行改编而已,在当时的环境中,人们还是习惯称上级为''军长''、''师长'',乃至下面的各级军官,据历史记载,官职中也并未存在过什么''座''。

要说有在历史文献上也只找到“钧座”一词,用于敬称长官,与具体职务并无干涉。

“钧”字是就是一种比较古朴的尊称,用以形容尊长或上级,明清小说或演义里经常有这样的字眼:“领了丞相的钧旨”;写信时,对长辈的敬语经常是请您“钧鉴”、父母大人“钧安”等等。

而且钧座这个词也不常用,偶尔用一用。

在淮海战役,杜聿明最后给老蒋发电:学生不忍抛弃数十万忠勇将士而只身撤走,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

现在的历史电影的编剧,大部分不太懂历史,也不懂军事。他们认为既然有了委座、钧座,自然就会有军座、师座、团座了。

其实这是一个大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