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年度汉字“戕”:踏踏实实把车造好比什么都强
“戕”算是一个比较冷僻的汉字,在汉语当中它的意思就是残害、破害的意思。如此强烈语意的一个字为何能够扣到北汽的头上呢?
别急,咱们一条条地捋。
提到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以下简称北汽),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都是北汽的老产品。如果我们把时间线再往前拉一点,或许更多人对北汽的印象是从《战狼Ⅱ》里面的那台SUV开始的。
发现没有?北汽和其他的自主品牌不太一样,我们说长城,会想到全球SUV销量排行榜上的哈弗H6;提到吉利,有作为保障车出战达喀尔拉力赛的博越......不开玩笑地说,甚至当我们提到众泰,还有那个神似保时捷的SR9。
当我们提到北汽的时候...似乎从没有一款代表作品能够给这个自主品牌撑门面,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是个北京的企业。
10年发展(从北汽收购萨博技术开始走高端化路线的2009年算起),放在自主品牌当中北汽的成绩都不算太明显,更不用说放到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上了。
就拿刚刚统计完成的2018销量数据来说,北汽绅宝智行作为北京汽车中高端发展战略的首款落地车型,2018年全年销量(9月底上市)为9594台,半年的销量加起来不及吉利或者长安热销车型的半月销量多。
不过这款产品9月底才上市,我们允许其进行三个月产能爬坡,这半年销量说明不了什么。那我们再来看看服役多年的北汽绅宝X25,全年销量5047台,不到吉利远景X3全年销量的5%。
更有意思的是,北汽绅宝旗下X55年底销量竟然为负,终端优惠4万元的车型惨遭退货4台......这个锅真不能让车市大环境来背。
应该说,无论是北汽绅宝还是BJ,给中国消费者的印象就会存在感低、产品口碑差。所以市场给北汽这两大产品序列的待遇就是在吉利、长城、长安等连续多年徘徊在百万体系的时候,北汽自主乘用车体系不升反降。
事实上,起初北汽和其他自主品牌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大家都在用低价同时不得已的低质在国外合资品牌的围追堵截中求得一线生机的时候,北汽也这样做了。
但是随着中国品牌的向上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升级,走精品化路线成为自主品牌取悦消费者的唯一出路。
但是北汽的表现似乎慢了一拍,这一拍大概是两年的时间,也就是大约半代车的时间。在中国车市发展最迅速的时候,这一慢给北汽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伤害是深远的,不仅涉及北汽品牌自己,同时还有用户、经销商等等。
之所以要用“戕”这个字说北汽,这种强烈的字意其实多少还是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原本,如果一个品牌比同行有了半代车的差距,一定是要迎头追击的,但是北汽动作相当迟缓,即便现在发布了所谓的中高端战略,其产品表现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2016年小编曾试驾过北汽绅宝X35,这款车留给我的印象就是外观不错、动力孱弱......当车辆在高速上跑到95km/h的速度时,车内人员的交流基本上就要连说带比划了。更有意思的是,这个速度的时候,油门踏板基本上到底了。
当时我以为这车的动力孱弱只是因为排量的问题,随后我遇到北汽较大排量的车型,动力表现依旧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汽发布中高端战略后,我也试驾了这一品牌所谓走高端路线的某轿车车型,满心以为高端之后的北汽品牌在动力上能够给人一点惊喜,然而并没有。
当时同车人员为了跟上车队,“油门都快踩发动机里了”,不顾我们后座被所谓“偏运动”调校悬挂颠吐血的后果,让其发动机的嘶吼上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全程一百多公里的行程兼职不要太受罪。
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起步阶段发动机的爆发力有了一点提升,但是高速阶段动力供给依然感人。
除了动力上的不足,北汽的做工其实也挺感人的。大名鼎鼎的情怀之作BJ 212,真心是纯输出情怀的东西。四驱动力几乎不能用,整车车顶是篷布式的,再加上是不是会打保险的电路系统,真心让情怀这个词儿变得不再值钱。
其实也不光是燃油车做工差,卖得火的新能源产品质量也是不太敢恭维。不论是EV系列还是EC系列,做工不仅廉价感十足,而且耐用度也不高。在车质网上,消费者对北汽新能源产品的投诉可谓堆积如山。
2018年,中国车市负增长,对各大车企来说新一年的竞争只能是更加剧烈,即便是吉利汽车也只是将目标稳定在151万。而像北汽,多年来在产品上毫无抢眼表现,伤害消费者情感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未来的路。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提振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制造工艺,踏踏实实把车造好,那么北汽的中高端战略仍然只能是一种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