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匠人百科 | 剪纸教育家王龙:看事情不能太死板!

文化娱乐

2019-01-28 11:43

作为曾经的一位理工科出身的矿区干部,50岁的王龙剪纸当作了人生最重要的事业,可以说这是来自他内心的选择。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重重障碍。藏品、工期、资金、人才。。。。。。事无巨细,都是关乎博物馆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在记者拜访之前剪纸博物馆刚刚接受了山东剪纸艺人梁巧燕捐赠的一批明清剪纸。这次捐赠给了王龙很大触动和鼓舞。通常来说,一个人捐赠两三件作品就已经很不错了,因而当王龙拆开梁巧燕寄来的快递包裹,发现里面有将近一百幅剪纸作品时,着实吃了一惊。王龙实在不敢相信以至于向梁巧燕反复确认之后,才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藏品。梁巧燕表示,这些剪纸藏在家里是发挥不了作用的,放到一个好的平台展示出来才有意义,而王龙剪纸博物馆就是这样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对于王龙来说,支持的力量与藏品的价值同样珍贵。

对于剪纸事业,王龙有着清晰地大局观。他多年从事剪纸产品的开发,心思活络,善于提出创新理念,还拥有发明专利数十项。

通常来说,剪纸的历史与纸张的出现是密不可分的,因而主流意见都把“蔡侯纸”的发明作为剪纸的开端。而王龙则给剪纸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剪纸是一种镂空的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树叶、树皮、金箔、银箔、皮、革、纸张的片状材料。”

王龙试图突破传统看法的束缚,不再简单地用纸张来定义剪纸,而是从剪纸的艺术性入手,这样不仅可以从历史渊源上扩大剪纸的内涵,从当下来讲,也为一些以新兴材料为载体的剪纸作品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剪纸产品的市场推广。

按照传统观点,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在新疆阿斯塔纳墓出土的对马(一说对鹿)、对猴、对蝶等团花剪纸残片,距今约1500年。而根据王龙不以纸张为论据的研究方法,则把剪纸的历史又往前推了1500年。根据他的认定,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代《太阳神鸟》金箔才是最早的剪纸:“《太阳神鸟》是由薄如纸张的金箔制成的,只有0.2毫米厚,符合剪纸定义对材质的要求;《太阳神鸟》是以刻、划工艺制作的,这种剪纸工艺流传至今;它是极具创意的镂空艺术,剪纸符号月牙纹、锯齿纹巧妙结合,剪纸语言太阳纹、云纹、灵芝纹、长寿鸟运用得体,阴阳结合,抽象夸张,极具剪纸艺术之美。”事实上,除了艺术角度以外,王龙选择《太阳神鸟》作为剪纸艺术的始祖实际上还有另一层面的考虑:2009年,国家文物局正式采用《太阳神鸟》的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识,在王龙看来,这样一个经官方认证的身份标识对于剪纸艺术地位的提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然而,王龙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得到所有人认可,比如他对剪纸下的定义实际上并不十分圆满,“镂空艺术”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存在,在岩画、陶器、青铜器等艺术形式上都有体现,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也已经发现过片状透雕制品。至于对《太阳神鸟》的认定,明显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其实它并不是“独一无二”的,类似的同一时期文物还有在河南郑州出土的镂花夔凤金箔片等。这些文物此前也曾被其他论者纳入剪纸的研究领域,只是通常被看做剪纸的远祖形态,是剪纸艺术渊源的一部分,王龙则大胆地将其编入“正史”。

面对反驳的声音,他充分相信自己的论据:“我不想引起争论,但也不害怕争论。”

尽管是对剪纸历史有所研究,但王龙的观点对当下剪纸艺术发展的影响似乎来得更为实际。从王龙的市场经营和发展方向来看,无论是他主推的“磁性剪纸”项目,还是合作伙伴尤彩霞专注的“布艺剪纸”,其材质都不是传统的纸张,在由传统思想主导的剪纸圈子里都是不被承认的。

“传统剪纸”就是用剪刀在纸上剪出的作品,其中要包括岳亚文、锯齿纹等符号以及吉祥花卉等要素,在保守观念看来,其他任何载体、任何形式都是“旁门左道”,充其量只是剪纸衍生品,不具有艺术价值。在这样的行业氛围下,王龙敢于站出来呼吁创新和多样化,提出新理论以支持新兴剪纸产品的发展,赋予他们正统地位与艺术价值,从这一点上来说的确是值得尊敬的。

除了各地剪纸名家的作品,他的剪纸博物馆里也收藏了很多“不被承认的剪纸”。

王龙则充分认可每一种风格、每一种形式的价值,并且希望每种类型的剪纸都能在他的博物馆中获得展示的机会。

在博物馆中,嘉兴剪纸艺术家钱锦铭创作的“连环画式”剪纸独具一格,令人印象深刻。钱锦铭,人称“西塘三把刀”之一,从事剪纸将近四十年,然而他的作品却被认定为不属于传统剪纸,即便能够在大众当中获得好口碑,却不见得能在剪纸大赛中拿到奖。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现象。钱锦铭很少按传统使用吉祥花卉、喜欢使用黑颜色等风格,都成为一些人批评他的理由。王龙一遍惊叹于钱锦铭剪纸艺术的精妙,一遍也对他受到的非议感到很难理解:“把一件事情看得那么刻板、死板,是不应该的。”

除了观念上的陈旧,王龙也看到了一些所谓权威的剪纸组织或机构工作上的局限性:“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举办剪纸大赛,而在剪纸的培训、传承以及市场化方面,几乎是忽略的状态。”而这些通常不被重视的工作,王龙都希望通过他的博物馆来规划实施。王龙慨叹,剪纸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往往体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他举了一个例子:按现在的行情,剪纸艺术家很出色的一幅作品能卖到几百元都算是高的,目前剪纸收藏品的拍卖纪录也不到5万元,而世界上价格前十位的摄影作品都已经达到了3000万元以上。

王龙剪纸博物馆中也收藏了若干幅剪纸名家的作品,比如展秀兰、库淑兰,都是能够代表剪纸艺术最高水平的。王龙在博物馆中专门为库淑兰的作品模拟了一个陕西农家小屋中的装饰场景,在介绍这位老艺术家时,他还特意提到了一件事情:库淑兰作为一代剪纸巨匠,做了一辈子剪纸,等到七八十岁时因为有了名气,得到一套政府奖励的房子,谁知还没来得及住进去,人就去世了。“很多剪纸老艺术家一生都是非常艰辛的,其实很难用艺术养活自己,这也导致了这门艺术后继乏人。所以,现在我们有责任解决这个问题。”王龙把推进剪纸的标准化工作当做未来的目标,通过限量承诺书、作品评价体系等方式,让剪纸艺人取得他们应有的地位,提高剪纸的收藏价值。

然而,剪纸毕竟是一种“脆弱”的艺术。明清时期的剪纸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而且很多都已经残破、褪色。王龙介绍说,传统剪纸的纸张容易变色、褪色,展示不方便,也不易保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剪纸艺术的式微,难以为继。王龙指导女儿王子月发明“磁性剪纸”时,正是以解决传统纸质剪纸材质上的缺点为切入点。“磁性剪纸”是以特制的织绒和磁性材料为材质,可以吸附在冰箱、防盗门、文具盒等铁质物品上,着重突出它的DIY功能,让没有基本功的普通人也能动手剪,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剪纸艺术中来,也能够极大地拓宽市场。王龙之所以要急切地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王龙觉得,固执于纸张是落后于时代的,剪纸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本就具有大众化、实用性的特点,而当前的时代已经把剪纸的材质问题淡化了,市场的推广也否定了纸张的唯一性。

除了材质问题以外,王龙还不断在剪纸的表现形式上尝试开拓。他与剪纸艺人尤彩霞一起开发了“肖像剪纸”,以焦点透视来分析人物形象,创作出的人物肖像剪纸既能真实地反映人物形象,也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王龙进而提出了“影像剪纸”的概念,即把照片捕捉的瞬间用剪纸表现出来,创作出更具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作品。

王龙认为,传统剪纸的什么比较注重图案的寓意,而在意境上则比较欠缺,他希望创作一些能够引发人的思考、给人带来新感受的作品。

剪纸艺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马、对猴、老鼠娶亲、八仙过海、东北十八怪等,这些优秀的、脍炙人口的剪纸作品,都具有所处时期的时代特征。然而,那个时代的习俗与艺术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特别是在文化、创新等方面与我们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历程,王龙不喜欢做墨守成规的人。他更愿从实际的角度为剪纸的普及与推广着想为这项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就像他的剪纸博物馆一样,每一块展板、每一幅藏品都需要用心积累,而每一个灵感都能令人激动不已,剪纸的世界是没有穷尽的。

撰稿:匠人百科-闻艺

运营人员:墨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