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足联公布财报,英超第一“吸血鬼”实至名归!他让枪迷不得安宁
1月份,阿森纳球迷又找回了似曾相识的感觉,之前后卫线的大面积伤病,以及厄齐尔被雪藏乃是阿森纳近期状态出现起伏的重要原因。伤病这事儿没办法,厄齐尔的职业素养也的确需要整治,但这也不能成为阿森纳高层眼睁睁看着球队走钢丝的正当理由。在转会市场上,球队依然保持着特有的平静,球队依旧没有要补强的意思。
对枪迷来说,“转会”二字,是一种扎心的存在,比如中国球迷圈有个词语叫做“上树”,意思是球迷正在期待球队的引援官宣,这个网络词语的来源正是阿森纳。阿森纳的引援工作向来疲软,这很不符合豪门身份。是老板没钱吗?绝不是,克伦克在夏天收购阿森纳股份的时候,钱花得那叫一个豪爽。有人说克伦克并没有给球队投入多少资金,反而每年刻意要求球队提高分红率,控制阿森纳纯属吸血。持这种说法的人也有不少,但由于俱乐部一直不对外公布财报,所以缺乏证据支撑。

阿森纳老板克伦克
最近,欧足联公布了2017-2018财年报告,自欧足联开始公布财报以来,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欧足联特意进行了升级改版,发布了一份多大118页的财务报告,内容十分详细,球迷们终于可以直观地查看自己俱乐部的财务状况了。虽然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还没出炉,但估计数据上的出入不会太大。所以,终于有一份权威机构发布的财务报告能供大家一探阿森纳的财务状况了。

欧洲营业利润排行榜前20名俱乐部,阿森纳高居第二
在营业利润排名方面,阿森纳以1.44亿欧元的水平位列欧洲第二,仅次于2.22亿欧元的曼联。注意,营业利润是有球队的营业收入和工资支出等因素构成,不包括转会收支,也就是说球队卖人的收入,以及买人的支出并不包含在内,所以这个数据可以看出阿森纳在经营方面的确有一套。

当然,这项数据也能消除一些朋友对足球运动的无解,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足球是一项烧钱的运动,只投钱,不赚钱。这种认识明显有误,足球并非不能盈利,而且利润水平还不低,只不过投资的门槛比较高,再加上一些媒体的片面渲染,所以让很多人形成了错误的观念。

欧洲净利润排行榜前20名俱乐部,阿森纳位列第9
那么,如果将转会收支考虑进去,也就是球队的净利润水平是怎样的呢?上图可以看出,阿森纳的排名滑落到了第9,不过这个排名还是说得过去的。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表中最后一列数据,这一列数据是过去10年的盈利次数。10年盈利10次的只有两支球队,一支是拜仁慕尼黑,另一支就是阿森纳。

那么其余球队是不是没有达到年年盈利呢?其实也不是,我们可以看一下营业利润那张图片,最后一列是各支球队过去10年的平均利润水平,其中只有国际米兰亏损,其余均是盈利。为什么这些球队的净利润却出现亏损呢?很简单,转会支出大于转会收入,差额加到营业利润里面,自然会让净利润出现亏损。
也就是说,这些球队所谓的亏损年度,主要还是买人造成的,而买人的资金很可能是有老板或投资人直接投钱运作,但这笔交易还是要占用球队的转会支出(无形资产摊销),所以造成了亏损的“假象”。而在实际上,球队依旧保持着足够的现金流,财政也依然健康。

可是,在10年内年年都能保持净利润为正数,这说明什么?说明老板就是没往里投钱呗。当然,拜仁也是10年都盈利,但他们跟阿森纳不一样,拜仁是半会员制俱乐部,而且在转播分成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保持10年盈利很正常。但克伦克的“吸血鬼”名号这回算是坐实了,温格真的没少给他背锅。

温格没少给克伦克背锅
这个冬窗期,别的球队都在查漏补缺,阿森纳又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埃梅里能力再强,转会市场不给力他也没什么好办法。或许克伦克的支持者们会拿曼联冬天同样不买人来说事儿,可你阿森纳能跟人家曼联比么?三德子在足球方面的确是个外行,但在商业运作方面他真的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人家的利润乃是实打实地赚出来的,而不是像你阿森纳那样省出来的。

况且曼联这个冬窗期不买人的主要原因,是球队高层还没有让索尔斯克亚转正的意思,如果贸然让这位临时主帅买人,很可能会给下赛季的主教练造成影响,比如穆里尼奥就经常对范加尔买的球员表示不满,所以曼联高层定下了本次冬窗引援只能依靠租借的计划。而阿森纳不买人,纯粹就是老板抠门,看来阿森纳想要取得成绩突破,还得有个高人给他们的老板上上课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