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不仅仅是家乡的年俗 还有传统和亲情
时光离过年越来越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过年吃的比过去好了,穿的也比过去新了,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进入了吃不多、穿不烂的年龄,但我还是回味过去浓浓的年味,以及年味后面的传统。
七八十年代,生活还比较贫困,我们年少不知愁,到了冬季边天天盼着年的到来。因为,过年了意味着我们有新衣服穿,会得到有钱的长辈给的一角或一元的压岁钱。
时间进入腊月下旬,养猪的人家开始合伙杀年猪,孩子们也热闹起来了,围着杀猪的大人们等着争要猪尿泡。得到猪尿泡后,大一点的孩子王边开始用竹棍把住尿泡吹得滚圆滚圆的,然后用线扎紧,和一群孩子争抢着踢足球。
腊月二十三,家家祭灶,条件好的人家杀只鸡贡献给灶王爷,有的人家炒个鸡蛋祭灶,送灶王爷上天时鞭炮、烧香、点清油灯、往生金钱是不可少的。
打发了灶王爷之后家家户户边开始清扫房屋。
临近除夕,孩子们有了新任务,拿着家裁好的红联到会写毛笔字的人家去排队写春联,有时一等一整天。这几天是村里书法家最自豪的日子,家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人气满满,尽管要白搭功夫白搭墨汁,晾晒对联时压纸的小土块、小石子会丢的满院都是,图的就是个热闹红火。
除夕早上,孩子们早早起床后,便争吵着穿了新衣服,也许有的所谓的新衣服是大哥哥或者大姐姐穿过的旧衣服改装的,但也很自豪,高高兴兴的开始过年了。这种浓浓的姊妹兄弟亲情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无法体会的。
除夕下午,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贴门神、贴灶爷神牌。现在尽管过年也贴,但许多年轻人喜欢贴印得金光闪闪的对联,不在乎内容的千篇一律,使春联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单薄。
贴了对联,预示着过年开始了,人们一般不再串门,不再借东西,讨债更是犯众人大忌。
传统的堂屋中堂
紧接着开始吃年夜饭,吃年夜饭要等到在家的一家人聚齐,所以在外工作的家乡人春节尽量要回老家过年,特别是父母年老在世的,不回老家过年被视为不孝。家乡的传统年夜饭是吃长面,吃饭前已经在堂屋供好了祖宗家谱,没有家谱的家庭,虽然不供家谱,但依然在心中的家谱前燃起香灯。出锅的第一碗长面首先供在祖宗牌位前,以示不忘祖先创业艰难。近年来,随着家乡的人们也跟随者电视上的宣传人云亦云地吃起了饺子,工作人员更视烧香供奉祖先为迷信。
清末著名学者辜鸿铭(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读书于欧洲,学博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曾就外国人讥笑中国人扫墓烧纸钱、献饭是无用的落后风俗,反驳老外说:你们西洋人扫墓献花。当你们的祖先从坟墓里出来赏花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出来吃饭;如果说烧纸钱、献饭是无用的,那么献花也是无用的,驳得老外哑口无言。传统习俗大都蕴含着教育意义,如果烧香献饭给祖先是迷信的话,献花给祖先也是同样。外来的并不都是先进的文明的。
吃了年夜饭之后,便到祖坟或者靠近祖坟的野外给祖先烧纸钱,送去节日礼物,俗称“烧黄昏纸”。
除夕夜,一般要熬夜守岁到天亮。
从大年初一子时0时开始,家家有一个不可少的过年贺岁仪式,在家乡叫做“接天爷”。正规的仪式是:先在堂屋和灶房给财神、祖先、灶爷摆上香灯,摆上供品;然后,拿着吃食供品在院中间燃起一堆火,鸣炮,撒供品;紧接着打开大门,燃起火,鸣炮,撒供品;回到家中给财神、祖先、灶爷燃起香灯,行了叩头礼,接天爷仪式完成;整个仪式有一年开始了,首先迎春接福的涵义。既是在不讲究的家庭,接天爷再简略也要放上一串炮,以示新的一年开始了。
大年初一早上,开始在本村拜年,一般不出外走亲戚,除非亲戚里有人祝寿“抬本相”。
有祖先神像的家族,拜年从给家祖上香开始;没有家祖神像的,从给本村邻居抬本相祝寿或者给亲房中老人叩头开始拜年。
祝寿在家乡叫做“抬本相”,一般从49岁的本命年开始,逢本命年抬本相,每12年一次,到80岁虽然不是本命年但也抬本相,又叫做“贺八十”;这风俗于尊老道德和古代人均寿命不长有关。近年来,家乡的人们对抬本相风俗进行了合理的革新,抬本相从60周岁的本命年开始。有本相上六十老人的人家,大年初一这天要给来抬本相的亲戚和村民准备好酒肉饭菜。按传统礼仪,抬本相这天,逢本命年的寿星要端坐在炕上或者沙发上,接受亲朋村民的祝贺。抬本相的来客,辈分低的无论年纪大小要给寿星行叩头礼。
曾见有关专家的文章斥责农村人的辈分是落后的规矩,不符合年长为老的常规;这真是不顾人伦礼仪的胡说。新中国之前,没有计划生育,结婚年龄十五六岁,这就会出现儿子比孙子年龄小许多,儿子和重孙同龄的情况,以年老为长家中岂不乱套。
近年来,叩头礼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90后00后对此礼节更是嗤之以鼻,似乎很有自尊心。但从最先带头不行叩头礼的人是发财户和公职人员这一点可以看出,叩头礼的消失本质上是拜金主义“拜权主义”对尊老习俗的异化,而不是移风易俗的进步。
大年初二是给舅家和丈人家拜年的日子。
大年初三,三天年完了,傍晚又烧黄昏纸,送祖先回黄泉。
有时过年,家乡的人们会开展唱秦腔戏、耍狮子扭秧歌耍社火的娱乐活动,给节日增添喜庆气息。
走亲戚转朋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才算年过完了。
随着生活的改善,按吃穿比起小时候,我们现在天天过年,连小孩子都对过年越来越淡漠;一些具有具有意义的传统习俗在人们对年的淡漠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打电话拜年的新生事物出现后,过年对亲情的探望已成了远在乡下的老人们的奢求。
传统教育、道德教育从回乡下老家过年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