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余新单位系“清闲衙门”? 销售额是中石化2倍
原标题:刘士余的新单位是做什么的?
被广大股民普遍认为有个“吉利”名字的前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26日正式接棒,成为中国证监会的新一任主席。就在网络上热议易会满将以何种风格掌舵证监会之时,也有不少网友注意到,刚刚卸任的原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已经有了新职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
提起刘士余的新单位,绝大多数的90后、00后可能已经拿起手机百度,或者咨询自己的父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这个听起来充满计划经济时代印记的机构究竟是做什么的?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国务院领导,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7月成立的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
供销社几乎是和新中国同时成立的一个组织。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是各个村镇必不可缺的场所,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农机化肥,村民们都得到供销社采购。换言之,供销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地区的国营百货超市。当年,每一处乡镇,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供销社,无论是父亲吃饭喝的酒,还是母亲做新衣服用的布,抑或孩子们的铅笔和糖果,都要去供销合作社购买。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成为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
1958年以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期,先后两次被商业部合并。1982年的机构改革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三次与商业部合并,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设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留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
但到了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席卷全国,计划经济也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在这样的冲击下,供销社也变得日渐衰败,甚至人们还给供销社编过顺口溜:“院子大、房子破,一看就是供销社”。
到了90年代,在村口小卖部等交易场所的影响下,不少农村供销社早已破败不堪甚至资不抵债而解体倒闭,但是很多农民,特别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农民潜意识里还是保留了对供销社全盛时期的印象,他们会习惯性地把去商店买东西,说成“上供销社去”。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此后,中央又多次发布相关文件,推动供销合作社加快改革。
经过改革,中国的供销合作系统得到了恢复。根据2018年1月举行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报告,供销合作社系统自2013年以来,在中国恢复重建基层社1万多家,使得基层供销社总数超过3万家,乡镇覆盖率从2012年的56%提高到2018年的95%。
这3万家基层供销社构成的庞大系统的体量超过了大多数人的设想。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公布的数据,中国供销合作社系统2018年实现销售总额5.9万亿。对比之下,2017年,位列“三桶油”之一的中国石化全年营业额为2.36万亿元人民币,尚不及供销系统的1/2。
目前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其主要宗旨就是“为农服务”。而事实上,在“三农”领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旗下的中国供销集团及其子公司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出口贸易商,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棉花贸易商,中再生公司是业内规模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此外,供销系统的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已经从农业领域延伸到物流、化工、房地产、电商、金融、汽车、石油、酒店旅游等产业。
总而言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并非像不少网民认为的那样是个“清闲衙门”,反而在中国的“三农”事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看来在为中国1.4亿股民操碎了心之后,刘士余还要为更多的农民继续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