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北京常住人口连续两年减少,意味着什么?

独家观点

2019-01-25 12:27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杨欢

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大关的同时,北京常住人口连续第二年负增长。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54.2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8%。

相较2017年末的2170.7万人,减少了16.5万人。而2016年末,北京常住人口达到峰值,为2172.9万人

这是自1978年以来,北京首次出现连续两年常住人口下滑的情况。过去40年间,北京仅在1997年出现过人口负增长,从1996年的1259.4万人下降至当年的1240万人,其后呈持续上升状态。

不过,从最近五年的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常住人口增速增量下降已经显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预计,2019年还将继续负增长。

1

春节临近,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张萌已收拾好行装,打定主意过完年就不回来了。

“老家那边正好有工作机会,不比北京差,生活品质还会好很多。”她笑说,“努力工作不就是图一个更好的生活吗?我这算不上逃离。”

过去40年,北京用“人口数量”实力证明着自己的吸引力——常住人口数量从1978年的871.5万人一路攀升,2016年达到峰值2172.9万人。特别是2000年~2011年,由于外来人口快速增加,其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关口,年均增加59.5万人

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叠加,关于人口的变化已经显现。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4.2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8%。从年龄构成看,0~14岁常住人口226.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0.5%;15~59岁常住人口1562.8万人,占72.6%;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64.8万人,占16.9%

除了前述提到的整体减少16.5万人外,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缩减量实则更多,并且,来得更早。

也就是说,2018年北京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23.3万,而过去5年,在少儿缓慢增长、老龄化加深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已减少54.2万人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市统计局同期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18年,北京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关停搬迁361家,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占83.4%。

陆杰华表示,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北京要构建“高精尖”的高质量发展结构,以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向外疏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常住人口的变化。

2

1.6万平方公里的北京,究竟能够(应该)承载多少人,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2017年末,北京常住人口减少2.2万人,是200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早前在分析下降原因时,曾总结了4点:

一是全国劳动人口数的逐年减少;二是全国城镇化建设使人口向特大城市流动的速度在放缓;三是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优化令就业人口增长放缓;以及北京市自然增加人口减少了。

用庞江倩的话说,“首次出现常住人口负增长符合北京人口发展变动的趋势。”

陆杰华表示,减少10多万人口,对于一座2000多万人的超大城市来说,有些“微不足道”,虽不至于“断崖式下跌”但减少将是趋势,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反映的是新版城市总规的目标取向。

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获批,明确北京要加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建设,同时要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陆杰华说,北京此前三次城市总体规划预设的人口规模都很快被打破,例如2004版总规提到“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要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但早在2009年,北京常住人口就突破了这一数字。

在他看来,过去总是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规划制定后被“挂在墙上”,而这一次,是“动真格的”。

来源:陈义勇、刘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反思与启示》

事实上,在北京之前,常住人口最多的超大城市上海,也已出现下降情况。

数据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比2014年年末减少了10.41万人,而2017年,在上海常住人口下降1.37万人的同时,北京同步下降,罕见度引发外界广泛关注,甚至有评论把这一年称作“一线城市的人口拐点”。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广深的常住人口却在显著增加。

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为1252.83万人,增加61.99万;广州常住人口1449.84万,增加45.49万。

尽管广深2018年的数据还未公布,但从目前来看,未来人口的形势将继续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