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明:中国队被骂怕拿教练当挡箭牌 每次失败都炒主帅
骆明
里皮率领的国足止步亚洲杯八强。曾经一度被不少人视为国足救世主的银狐终究逃不过他的诸多前任那样高开低走,黯然离去的结局,于是,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为啥无论外籍教练还是国产教练,甚至像里皮这样的世界顶级教练执教中国国家足球队总是高开低走?
此问非常简单,却让我思量了一整天。
里皮难逃高开低走的教练界常态
一、高开低走本就是教练界常态。
任何教练执教任何球队,结局都是要走的,我们不妨把他们分为四种。
A是高开高走。如齐达内,执教皇马三年都拿到欧冠,而且在实现三连冠后立马闪人,堪称知进退的典范,太难复制(德国队主帅勒夫如果在2014年世界杯夺冠后走人该多完美)。当然,如果他去年1月在国王杯负于莱加内斯后提出的辞呈被弗洛伦蒂诺批准,这会是又一个高开低走的范例
B是低开高走。这种情况也不多见,因为教练同样要知进退,懂得收手。如法国队主帅雅凯在1996年欧洲杯失意后,1998年夺世界杯后马上收山,让《队报》再无报复的机会;穆里尼奥在国际米兰第一年欧冠16强被曼联淘汰,第二年拿到三冠王后他立马转投皇马,没有陷入三年魔咒。
C是高开低走,这在教练界占了较大部分。中国队主帅多半是这种类型。
D则是低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同样是教练界的相当部分。中国队有过几位过渡主帅(以土帅为主),他们如果干得好,是有转正机会的。但几场球没踢好,无法给人以信心,自然就下课了。球迷在讨论中国队主帅高开低走时,潜意识忽略了他们。
里皮都走了,国足能靠谁?
二、为什么教练们往往高开低走?
商场是残酷的,赢家永远是少数。职业足球也一样,失败的教练占大多数,所以低走太正常了。但也有很多情况是,这个教练明明刚来时干得很好,为什么时间一久,就变味了呢?刚刚在曼联下课的穆里尼奥就是典型。
我想起2013年发表于《全体育》杂志的一篇专栏如果球队没有教练,开头引用了1996年12月10日刊于国际足联官网的巴斯滕采访,记者问巴斯滕:你与世界上最好的教练共事过,对教练整体怎么看?巴斯滕语出惊人:我发现,在10个所谓的顶级教练中,只有一个能真正提升球队,六个无害,有三个甚至会把球队变得更糟。这也是我为什么如此尊崇克鲁伊夫和萨基,两个教练都有远见卓识,能把球队变得更好。
这就是高开低走的真相。顶级教练尚且如此糟糕,就别说普通教练了。一个教练刚上任时,来不及给球队打上太多个人烙印,基本是放任球员自我表达(看看索尔斯克亚上任后的曼联)。而一旦教练真正完全接管球队,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球队,负作用就渐渐体现。战术条条框框,用人亲疏有别,大多数教练都无法脱离这样的怪圈,最终大家都不开心,一拍两散(别看巴斯滕大赞萨基,可萨基也是被他告状挤走的好吗)。更别说国足这个不太理想的环境,与方方面面打交道,真的很难,你懂的(此处省略1000字)。
这个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足球,甚至不仅出现在足球圈。
里皮真的累了
三、为何每个失败的国足主帅都要下课?!
这是我很多年前就开始思索的问题:为何每个国足主帅失败后都会下课?(里皮是合同到期难有续约)正如我刚才所说,足球中,失败的教练占大多数,如果一支球队每次失败都炒教练,而且持续数十年,它的口味也太刁了。除非你是阿布,有那么多钱买好球员,还有那么多钱请教练和炒教练。
可能是每次国足失利后被全国民众骂怕了,急于拿教练当挡箭牌,领导们从不给教练戴罪立功的机会。如果阿拉贡内斯遇上的是中国足协,2006年世界杯16强被法国队淘汰后一定就被开刀问斩了,没有阿拉贡内斯创新的控球大法,西班牙哪来的2008欧洲杯?
再举两个不以球迷思维定教练去留的例子,安切洛蒂来AC米兰第一个完整赛季(2002-03)就拿到了欧冠,但2004年欧冠八强被拉科鲁尼亚4比0逆转,2005年欧冠决赛又被利物浦逆转,我周围的米兰球迷都欲除安帅而后快,但贝卢斯科尼没有冲动,回报是2007年再拿欧冠。
2012年拜仁在主场打欧冠决赛,常规时间和加时赛两度错失好局,最终点球决战落败。可怜的海因克斯成为三亚王。大家都在讨论是否换帅,但拜仁经理层选择信任主帅,回报是一年后的三冠王!
好教练难找,中国队遇上一个不容易。2002年世界杯决赛圈净负9球的米卢(虽然这三场败战其实非常正常),2006年世预赛因算术问题出局的阿里汉,当时都在一片骂声中下台。如今回头看,他们却是很适合中国队的主帅,不少同事同行仍在怀念他们。如果教练确实受到球员的拥戴和肯定,也得到圈内认可,为什么在高开、低走之后,不再给他一次高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