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老"候鸟"带小娃娃提前回家忙"年"

独家观点

2019-01-24 07:23

一头白发,手里还牵着小娃娃。这几天在省城各个车站候车室里,多了不少这样一老一小搭档的身影。老人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牵着小朋友;小朋友背着小书包,手上还拿着零食、玩具。记者了解到,这些老人要么是在城里给子女看孩子的,要么是从异地过来接孙子孙女的,还有带着孩子出门旅游的。临近年底,小孩放了寒假,儿女又还在上班,老人们就成了忙"年"、带娃的主力。在小年前后,火车站将迎来银发探亲客流的高峰。

鲁网1月24日讯 一头白发,手里还牵着小娃娃。这几天在省城各个车站候车室里,多了不少这样一老一小搭档的身影。老人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牵着小朋友;小朋友背着小书包,手上还拿着零食、玩具。记者了解到,这些老人要么是在城里给子女看孩子的,要么是从异地过来接孙子孙女的,还有带着孩子出门旅游的。临近年底,小孩放了寒假,儿女又还在上班,老人们就成了忙"年"、带娃的主力。在小年前后,火车站将迎来银发探亲客流的高峰。

家长带着孩子踏上返乡路 记者 赵天羿 摄

孙子一天好几个电话想爷爷

昨天是春运第二天,一大早,记者在济南火车站遇到一对祖孙,正在售票大厅的人工售票口排队等候。老人今年七十多岁,身体矫健硬朗,他说年纪大了眼也花,不敢用自动售票机,只好在人工口排队。"这是我孙子,小名叫元宝,今年五岁了,还在上幼儿园,明年就该上小学了。"

记者了解到,这位老人名叫朱建国,高密人。七年前,他儿子朱伟来济南工作,后来买了房,与儿媳在这里定了居。五年前小孙子元宝出生后,自己同老伴儿曾来儿子家住过一年,但因放不下家里的农活跟尚未出嫁的女儿,老两口最终又回了高密。如今临近过年了,老太太在家帮女儿带小外孙走不开,自己就先来济南接小孙子回家过年。

" 济南的年,不如老家的年,鞭炮不响,人也不走动,净往商场里扎堆花钱了。"说起为何不来济南过年,朱建国连连摆手。他告诉记者,孙子刚出生那年,因孩子太小怕在老家受寒,老两口当时是在济南过的年,总觉得那年过得没味道。没人守岁,也没人串门,所以过年还得回老家过。也正因如此,小孙子一接就是三年。

" 年底了,孩子工作更忙,更顾不上照顾孩子。本来他妈妈还想让他在幼儿园再上两天,但孩子一天给我打好几个电话,问爷爷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回高密呀?爷爷我都想你了!我这心里真是受不了,这不就赶紧来了。"朱建国说。

带大孙女后就不敢提二胎了

都说"隔辈疼、隔代亲",大多数孩子小时候,都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看大的。而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异乡人在济南安了家,也就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来到济南,给儿女们带孙子、外孙。

记者注意到,像朱建国这样一老一小、两老一小、甚至一老两小的组合,在车站都能见到。在候车大厅的长椅上,一趟车的候车乘客中大约有两三对都是祖孙出行。其中,有带孩子出门旅游的,有串门走亲戚的,更多的是在济南看孩子的"老候鸟"。

要过年了,子女放假又晚,他们就先回家扫扫房子买买年货。而他们走了孩子没人看,很多老人就干脆把小孩子一并带回家。"不然怎么办?这么小的孩子一秒钟都离不了大人,请了保姆,身边还得有个大人,关键的时候能搭把手。"青岛的张女士两口子带着三岁半的小孙女,也在候车。提起没人看孩子,来济南当了三年多"全职奶奶"的张女士有一肚子话要说。

" 往年孙女小,孩子们放了假一块带着回家,现在大了,我跟老伴儿就顺手先带回去了。"张女士说,自己就一个儿子,从他结婚那天起,老两口就盼着能孙子孙女凑成"好"字。可现在异乡带了三年孙女后,却根本不敢提让儿子要二胎的事儿了。"实在是没人看,儿媳妇家不是山东的,姥姥姥爷都指望不上。我们老两口好不容易带大了这一个,如今上了幼儿园,过完年我们也想在家歇歇了。"

西安奶奶一年至少两趟来接孙女

今年,济青高铁也加入了"高铁朋友圈",正式承担春运重任,沿线许多像张女士这样在济南看孩子的"全职奶奶"也便利、省时了许多。然而在省城,还有不少"外省奶奶""外省爷爷"过来接小候鸟们回家。

春运首日在济南东站,记者就遇到了一位背着大书包、牵着孙女、后面还跟着孙子的西安奶奶。因为对新建好没多久的车站还不熟悉,这位"西安奶奶"周女士显得有些慌忙无措,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才顺利找到了进站口对应的候车长椅,并反复确认手中的车票、车次信息以及发车时间。

" 以往都是从济南站坐车,但孩子说这个新车站离家更近。我怕找不着路耽误了车,还是带着孩子们早出门。"得知距离发车还有一个多小时,周女士这才放了心,她告诉记者,不上车,自己心里始终不踏实。

记者看到,周女士带着的大孙子有十来岁,小孙女有六七岁,祖孙三人一人背着一个大大的双肩包。老人说,自己包里主要是带回老家的年货,而孩子们背的,除了换洗的衣服之外,还有寒假作业、玩具。对周女士来说,儿子、儿媳在济南务工,两地往返着接孩子的列车,一年至少要走两趟。(据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