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二战3国名为“轴心”,却勾心斗角!3大缺陷,让他们一败涂地!

独家观点

2019-01-24 06:4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住战略上的关系足,一方面既有一串政治军事同盟条约,另一方面又有剧烈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深刻危机。它们从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到征服全世界的野心极为露骨。它们把这种关系叫做“轴心”、“钢铁”,似乎无懈可击。其实,它们在所谓共同性的战略目的掩盖下,都坚持并力谋各自特殊的战略利益。

请输入图片描述

缺陷之一:没有联合战略的军事同盟。在德、意、日签订的全部同盟条约中,没有一条明确规定关于联合作战和交换情报的原则。以其中最重要的三国军事同盟条约为例。在签订这个条约之前,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就对第三条即对美国的条款,两次提出修改意见,企图规定明确的军事义务,套住日本,使它为德国的世界战略而战。但是,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和日本海军都先后拒绝承担明确的军事义务。

它们虽然成立了三个委员会——总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但在制定联合战略和交换情报方面,实际上并不起什么作用。比如,德、意军队1942年春季在进攻埃及时,曾期待日本航母舰队袭击英国在锡兰(斯里兰卡)的海空军基地以后能巡航印度洋,呼应它们在中东作战。但是,日本没有照办。而德、意两国之间,也从来没有成立过联合作战参谋部。

缺陷之二:德、日作战目的的尖锐矛盾。德、意、日三国作战都有不同的目的,特别是德日之间矛盾最深。德国所追求的,是从欧洲到世界的霸权;日本所追求的,是远东和西太平洋的霸权。它们分别立足于本国的战略利益,利用缔约国的另一方,牵制主要敌对敌性国家的军事力量,来增强自己在战争中获胜的有利条件;至于缔约国另一方的战略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则完全取决于对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是否有利。

例如在对苏战略方面。希特勒不让日本知道其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国闪击苏联以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和枢密院总裁原嘉道主张履行三国同盟的义务,立即进攻苏联西伯利业,但日本当时的内阁首相近卫文麿和陆海军主要人物几乎一致反对这个主张。近卫认为,德国攻苏是违反三国军事同盟条约。尽管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多次对日本施加压力和骗术,要它参加对苏战争,但日本毫无反应。

同时,日本为了向南太平洋进兵,努力争取苏联进一中立,它不但不攻苏,反而建议德国和苏联接触,甚至建议德国和苏联停战议和。对美国战略方面。1940年9月,德国特使斯塔玛就德、意、日三国同盟一亊,到东京和日本外相松冈洋右会谈。德国要求日本采取一切措施来牵制美国,防止美国参战。希特勒的战略企图是在击败苏联以前,避免和美国发生冲突。而日本既定的战略方针恰恰是“不惜对英美一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母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结果使希特勒一帮大感意外。

缺陷之三:意大利不得不“为德国而战”。关于意大利原来的作战目的,墨索里尼在1940年6月10日讲过这样一段话:意大利将进 行“平行的战争”——“不同德国在一起,不为德国而战,而是站在德国方面,为意大利而战”。然而,墨索里尼力不从心。于是,在战场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德军向前攻,意军跟着走。意大利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来的战略目的,并和德国在一起,为德国而战。墨索里尼只好哀叹意大利“终将沦为德国的附庸国”。当德国人把本来应归意大利的那一部分罗马尼亚石油运走时,他就骂德国人是“拦路抢劫的强盗”。这些,都集中说明意大利和德国在作战目的方面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加深,不可避免地产生德、意两国同盟关系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