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孩子总是“3分钟热度”?满足孩子3大“感”很有用

独家观点

2019-01-24 02:46

文 | 齐丽娟

现在很多孩子做事情都是抱着“三分钟热度”的态度,特别是对于上兴趣班这件事,兴趣来了就去,过一段时间没兴趣了就不想去了,而他们的这种做法也让多数父母感到头疼。

那么对于这种孩子,家长们要如何做呢?

家长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懂孩子为什么真正的兴趣。

据相关调查,6—9周岁年龄段的孩子他们会对兴趣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到其他小朋友去报兴趣班或者看到电视上一些表演就会想去学。但是他们的这种心理大多只是一时兴起,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成就心理,很快他们就会对此失去兴趣。

其实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做好培养兴趣的准备。所以,对于孩子兴趣的培养,家长要帮助他们分辨兴趣,培养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

对此,该如何培养孩子真正的兴趣呢?

美国著名的两位心理学家爱德华和查理德曾经在关于孩子的兴趣上提出一个理论,他们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调查,得出了人做事的持续动机是要满足三大心理需求:自主感、胜任感、需要感。

而这三大需求也给了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以启示:要想使孩子持续有热情地做好一件事,那么就需要培养这三大“感”,而不只是在于兴趣。因为满足了这三种内心需求,那么孩子的真正兴趣会自然地呈现出来。

因而父母们要培养好孩子的这三大内心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孩子有自主意识

孩子的行为动机实际是取决于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是兴趣的开始,只要他们有想做的自主感,那么他们才有可能会去做,而当孩子有了兴趣,其实还不够满足动机的条件,这只是满足了动机的第一个条件:自主感。

多数孩子在有了兴趣的一段时间后,会有放弃的念头。

孩子坚持不下去了,父母们该怎么办?

在这我们就要讲到动机的第二个要素:胜任感。

2、让孩子有成就感

胜任感其实也被称为成就感,它是指孩子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他们会被夸耀、有成功的感觉,这是一种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厉害,而这种感觉的获取多数是需要通过别人的称赞得到的。

孩子的这种感觉的需要,一般是会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会出现,当他们质疑自己能力时,就需要家长对孩子鼓励,让他们消除心理畏惧,所以家长给予必要的激励可以满足孩子成就感的需求。

3、让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觉

每个人都需要有“被需要”的感觉,因为这能够体现自身存在价值与意义的一种形式,而孩子也同样需要,但是却常常被家长们忽视。

孩子最怕的是被孤立、被遗忘,他们害怕没有陪伴。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觉。当孩子对你说“我讨厌弹钢琴”的时候,家长是不是应该想想,当他们在弹钢琴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有听过孩子弹过吗?有没有当过他们的观众?是否赞美过他们?

其实当孩子说自己没兴趣了的时候,家长要想一下孩子是不是真的没了兴趣?很多孩子只是一些需求没被满足从而出现了想要放弃的念头。

孩子会有半途而废的想法,做事会有“三分钟热度”,家长不要把这些全都归结于孩子没兴趣,要看看是否是因为需求没被满足。

作为家长要好好反思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多数孩子的坚持是取决于家长们是否可以坚持:坚持陪伴、坚持鼓励、坚持和孩子一起进步。

一般而言,对于孩子的培养不只是在兴趣,比起培养孩子对一件事的坚持度而言,这只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三大心理需求的培养。

让他们拥有对一件事的持续动机,孩子在兴趣班能不能学好,能不能有好的成就,其实都不重要,在给孩子报兴趣班的这件事上,满足孩子这3大“感”的基础上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