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超级震撼!14平米住房来了,这是我们的未来吗?

独家观点

2019-01-23 13:07

文/东南偏北

01

一石激起千层浪!

香港楼市再传来重磅消息,引起网友广泛热议!

近日,香港楼市推出了最小面积居住房“菁隽”,有多小呢?它面积只有14平方米,真正居住面积比车位还小,基本上五步就可以把全家走完,此户型还一举打破了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地产,在2014年推出的16平方的“岚山”楼盘。

据悉,该楼盘每平米售价13万港币左右,房屋总价约为182万港币(约合人民币158万元)。因开发商说皇帝也只睡一张床,所以给它取名叫做“龙床盘”,是真正意义上的“纳米房”。

在听到“纳米房”之前,估计大伙都听过香港的“笼屋”、“天台屋”、独居住宅”、“劏房”。各种代名词,都无不透露着生活的艰辛,和对高房价的无奈。

笼屋:为了“充分”利用房屋空间,香港一个70平米的房间里,可以建几十个3层的铁笼,一个房间可以住下将近200人,之所以要用铁笼隔离,很大程度是为了防盗。

劏房:劏是宰杀的意思,劏房,顾名思义,就是把一间房子,分成N个独立单位,然后把它同时租给多家住户。

天台房:香港一度被众多网友称之为“天台城市”,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住天台的房子,房价要便宜不少。但同时,住这样的房子将会面临各种问题:比如下雨时,可能漏雨,刮风、打雷时更得担惊受怕,而且各种潜在风险无处不在。

“独居住宅”:整个空间应该刚好能够一个人躺下来,墙壁是由“金属壁纸”围绕,相比之下,相比其他房子,唯一的好处,就是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

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叫做幽闭空间恐惧症,是指当在某种密闭或者拥挤的场所,内心就会产生某种未知的恐惧。

说实话,光看到这些图片,我内心就有种“瘆得慌”的感觉,可想而知,那几十万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鲜活的个体,内心会是番怎样感受。

可能香港开发商也看到了这种极为强烈的“住房改善需求”,所以才会想到要推出现在的“龙床盘”。

这种房子,相比前面提到的几类型房子,有几个好处,一是房客有自己的隐私,除此之外冰箱厕所,冰箱、储物柜啥的都一应俱全;二是相对安全,刮风、打雷一点都不怕,总不至于像“天台房”一样,刮风下雨就得担惊受怕。所以,对开发商来说,确实值得大力宣扬。

02

毫无疑问,目前的香港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甚至可以说它是“繁华”的代名词。

香港的繁华和住宅土地的稀缺,导致了香港的“寸土寸金”,因为市场经济发达,同样的岗位在香港可能拿到更高薪水,所以更多人才愿意留在香港香港吸引来过来的全球各地的人才,使得对香港房子的购买力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香港的土地住宅极为稀缺,目前用于住宅用途的土地开发面积少之又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不到。使得739万市民的住房需求很难得到满足,房价也开始一路飙涨。

现在开发商推出“纳米房”,本质上就是用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小房子,让更多人能够有房住,但说句实在话,哪怕是“纳米房”对绝大多数网友来说,购买这样的房子,也都是“想都不敢想”的。

所以通过此事,不仅让人勾连起了一个话题:一边是高度繁荣的经济,一边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目前“冰火两重天”的香港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吗?

公开数据显示,香港房价位居世界前列,房地产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产业,截止2016年,香港房地产占GDP比例已经达到26.9%,按照复权增长计算的话,目前应该已经超过30%了,所以房地产行业在香港也早已成为一个“举轻若重”的行业了。

来源:香港特比行政区政府统计处

另一方面,香港年轻人购房压力完全是“压力山大”。

如果以“房价收入比”为指标,香港居民2008 年在香港(均价)买一套60 平方米的房子要攒12 年薪水,今年已经涨到22 年。

若去掉房子面积和购买地点的限制,全港房价收入比达到了46 倍。也就是香港市民平均46年的收入,不吃不喝才能买套房。

最近香港还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有楼万事足》,足以道出香港人买房的辛酸。

有人励志10年内要在香港买房,开始各种省吃检用,每天只花50港币、去免费的澡堂洗澡,甚至还用着2G手机。

有人为了买房,放弃了轻松的办公室工作,选择到工地做扎铁工人,因为相对来说,在香港工人比白领更稀缺,赚到的钱自然也更多:

成年人的世界里,那有容易可言,似乎越发达的城市,难以言尽的地方就更多,但大家“吐苦水”最多的地方,应该还是当属房价。

香港的这个记录片,就透露了出了一个现实,表面上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更加光鲜亮丽,其实都只不过是在为房子奋斗,有的人在小城市奋斗买“1万”每平的房子,还有人在大城市奋斗买“10万”的房子。

总得来说,香港的发展有值得我们大陆城市借鉴的地方,比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理念、制度、手段上香港都有颇有亮点。但在“高房价”这事上,我们确实应该慎之又慎。

03

可能有些人还觉得香港的“纳米房”,离自己还远得很,毕竟目前大陆各地的均价,跟香港相比还要差得远。

但一辈子窝在老家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在年轻的时候出去闯荡,而现在的“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其实早已不同程度受到了高房价的影响、使得年轻人不得不被迫离开。

可以预判的是,如果房价再这持续涨下去,年轻人在一线城市的居住空间也将不断压缩,甚至最终出现像香港这样“住房紧张”的局面。

但好在,近几年国家也足够重视这类问题,近几年来,住房的保障体系开始不断完善,其体系的一个核心就是要维持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用官话说:“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

近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么几个趋势,一是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开始崛起,二是有些一线城市已经开始控制人口规模,其本质就是为了防止房价过热,以及为未来酝酿出更多“一线城市”做准备。

目前,中国只有四个一线城市,其实远远是不够的,其实这个话题以前也讨论过很多次,按照人口规模以及城镇化情况来看,中国最少需要8个以上的一线城市来分流人口。

未来几年,现在的“北上广深”极有可能都会控制在相对稳定的区间,而那些“GDP总量”已经破万的城市,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在现在的强二线城市中,那些具备人口优势、资金总量优势、高铁节点、产业结构优势的城市,势必会得到国家的“特殊关照”,迅速崛起,甚至有可能成为可以跟“北上广深”并列的城市。

总的来说,香港的高房价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各种不堪”,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希望,因为我们在规避这情况发生的过程中,必将有更多城市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