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关闭

亚太日报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张宝鑫:航天合作岂能也搞“零和博弈”

观点

2019-01-23 07:23

在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之后,美国科学界关于“美国应该重启与中国在航天探索领域合作”的议论再次变得引人注目。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公告表示,正就嫦娥四号任务与中方展开合作,预计将于1月31日利用美国“月球勘测轨道器”对嫦娥四号着陆点进行成像。这可算是中美双方在航天科技领域8年来首次取得合作

当然,NASA在这次发布的公告中强调,与中国即将展开的合作“透明、互惠、互利”,得到美国政府和国会的批准,符合相关规定。可见,美国方面政治因素对这次合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在近些年上映的中美科幻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国民间其实都希望中美能够在航空航天等诸多高科技领域携手合作,为人类的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但在现实中,中美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屈指可数。这一次能够形成合作,美方展示出的主动性更大。一方面,NASA表示美国计划重回月球,与国际伙伴持续展开合作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美方曾向中国探月工程技术负责人提出能不能延长中继星的使用寿命,能不能在嫦娥四号上放美方信标机。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航天领域就开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但随着“零和思维”在美国重新燃起,中美之间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进入冰封期。尤其是在美国通过的《2011财年国防部及全年继续拨款法》中提出了“沃尔夫条款”,“在与NASA有关的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中禁止与中国合作”,并禁止利用NASA的任何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这直接导致中美政府间的航天合作大门关闭。

为什么这次中美能在航天科技领域撬开一点合作的“门缝”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近年来中国航天国际合作成果丰硕,与30多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余项合作协定。与金砖国家航天机构共同推动建设遥感卫星星座,支持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构建多任务小卫星星座等,这些都为合作双方带来互惠互利的结果。相比之下,中美两个航天大国因为无形中的障碍,在合作方面步履维艰。

其次,虽然中美在航天领域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但美国方面也注意到变化中的现实。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非常快,尤其是在空间站和探月等方面,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相关计划,而这些计划的合作基础又非常广阔,少花钱多办事,也是美国科研机构一直想做的事情。

当前中美之间最大的合作困难,在于美国对中国存有严重的戒备之心。由于航天技术不少涉及到军工领域,在中国和美国为数不多的合作中,美国对中国的技术保密工作非常 “严苛”,中国发射美国卫星,很多关键环节都是美国自己人操作,中国人连旁观的机会都没有。但即使这样,美国一些政客依然固执地认为中国还有机会得到美国的相关技术。

近些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方一直秉持着“开发太空,造福全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方针,并主动发出邀请,欢迎美方开展合作。随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快速进步,当前中美两国在许多民用航天领域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开展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造福全人类。

按计划,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如果国际空间站也按原定计划在2024年退役,届时中国将成为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有可能需要中国空间站提供可靠的支持,这也是通过合作让人类航天科技继续向前迈进的契机。(作者是中国航空工业影像中心策划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