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星巴克,瑞幸咖啡的底气来自哪里?
作者 | 魏力
出品 | 大力财经
当年华为余承东说两年超苹果,三年超三星,但是大家都当作笑话,还给余承东起了个“余大嘴”的外号,可是没想到华为真的做到了。
瑞幸去年高调扬言花费10个亿教育国内咖啡市场,到年底在全国铺开了2000多家咖啡门店,1年时间完成了星巴克17年在华发展历程。今年年初,瑞幸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今年再新增2500家门店,到年底的时候全国门店数量和销售杯量都要超过星巴克。
这是一个大胆的目标,它的底气来自哪里?商业逻辑?还是一杯咖啡的品质?
1
瑞幸咖啡,我们不是刚毕业
2018年,瑞幸咖啡高调出场,动作频频。瑞幸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象级经典营销案例,无论融资速度和估值规模,还是在战略合作上。从年初放话携10亿元入局,到年中和星巴克的对抗,再到携手腾讯和美团点评,B轮融资后估值22亿美元,近期,瑞幸咖啡又被传出有上市的计划。
所谓人红是非多。可以说瑞幸是2018年资本市场最大的主角,其风头无人出其右,所以备受争议也是正常。
截至目前,瑞幸融资两轮,均是两亿美金。截至2018年12月31日,瑞幸咖啡已经开出2073家门店,其中优享店和快取店一共1897家,外卖厨房店有176家,悠享店和快取店总和占总门店数的比例超过90%。
而最大的争议是瑞幸9月亏8亿。但瑞幸反而并不着急止损,反而在2019年一开年,瑞幸的创始团队就立下“2019年将新建门店2500家”的年度计划,丝毫不理会“是不是下一个ofo”的质疑。
对于2018年1~9月巨额亏损8.57亿元的事实,瑞幸 CMO 杨飞回应媒体称,“亏损8亿完全符合预期,战略性预亏会呈长期性。”在他看来,瑞幸咖啡和ofo不一样的理由是,团队有着多年成功经验,并有上市经验,“我们这个团队不是刚毕业的一帮人。瑞幸咖啡的团队都是创业老兵,是一个理性和务实的团队,不会是下一个ofo。此前曝光的亏损8个亿完全符合预期,甚至还超过,换来的是上万台专业机器和超过两千家门店。”
瑞幸咖啡CEO钱治亚直接回怼质疑声音:可笑,喝咖啡又不需要交押金!
2
咖啡新兵pk星巴克,不是笑话
去年9月份,星巴克宣布在北京和上海部分门店,与饿了么两者合作试运营外卖配送业务。星巴克的粉丝们可以足不出户,无论在公司、在家或是其他场合,都可以通过下单享受到蜂鸟的30分钟配送,甚至更快。按双方计划,试运营完成后,至去年底,外卖服务将扩展到全国30座城市的2000家门店,并将完成双方会员体系的对接。
而同一天,瑞幸入驻故宫,消费者在北京故宫内也能享用到“小蓝杯”了,同时为游客及故宫内工作人员提供咖啡饮品和三明治等轻食服务。
瑞幸这个咖啡阵营的新兵,从一开始就以星巴克作为正面竞争的对象。星巴克1971年成立,在行业深耕多年,它让现磨咖啡和双尾美人鱼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为社交网络贡献无数的照片。而星巴克于1999年1月,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设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对星巴克来说,中国目前已成为星巴克发展速度最快、最大的海外市场。
进入大陆市场后,星巴克持续亏损9年时间。在华发展17年,星巴克门店数量增长到2000。目前,星巴克已经在中国15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3,600家门店。
瑞幸呢?按照目前的开店速度,星巴克花了17年才完成的事情,瑞幸一年就已经实现了。星巴克在中国的盈利神话在今年被终结,原因就是瑞幸的出现。
去年是星巴克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第20个年头,首次业绩出现下滑。中国新零售咖啡品牌瑞幸的崛起,给了星巴克很大的压力。因此,星巴克显然正在加快步伐,日前宣布了到2022年每15个小时开一家新店的计划,以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外国食品连锁企业——届时,其在中国大陆将拥有6000家门店。
瑞幸之于星巴克,大有华为与苹果、三星之争的态势。
美国投资机构也已经注意到这种变化。近期,苹果因为在华业绩增速遭遇瓶颈而遭机构下调目标价之后,华尔街之王高盛又预测称“下一个在中国倒下巨头可能是星巴克”。
据CNBC报道,高盛报告将星巴克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理由是对其在中国市场的担忧,高盛同时还将星巴克的目标价从75美元下调至68美元。紧接着星巴克股价在周五盘前交易中下跌逾2.8%,至每股62.38美元。
本月24日,星巴克将发布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然,新财报将是衡量星巴克与饿了么合作外卖后新业绩的重要尺码。
3
想打败星巴克,瑞幸杀手锏是什么?
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瑞幸成为下一个ofo,毕竟咖啡市场的竞争与共享单车市场截然不同。而业内的质疑声,其中不乏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
瑞幸通过一封《致星巴克的公开信》,背负了“碰瓷”的骂名,但也让它一夜成名。这种营销手段,从一开始就比共享单车要高明许多。
曾经有业内人士说,瑞幸不过是资本的一次游戏,只不过恰好套了个咖啡的壳。待估值企高后,再卖个好价钱。但是,创始人钱治亚在各种场合沟通会上反复强调称,瑞幸目前没有盈利的时间表,也不着急盈利。当被问到“补贴总有停的一天”时,钱治亚的回答也仍然是:“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可见钱治亚并没有想借瑞幸赚快钱,她在这一点看的很清楚,消费者市场需要去教育。过去的近十年,中国消费者几乎被洋咖啡洗脑,如果没有持续的轰炸式的营销手段,短期内很难改变目前主流消费群体的这一印象。
杨飞认为,性价比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因素,这也是瑞幸的杀手锏。瑞幸希望实现消费平权,让专业的咖啡回归正常的价格,营销不过是让用户接受咖啡的手段。
进入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已经开始调整补贴内容。此前一直高调推广“买一送一”、“买五赠五”等补贴的瑞幸目前已经停止了“充5赠5”优惠活动,保留了“充2赠1”,同时加大对新用户的补贴;此外,免费配送的门槛也从原来的35元升至55元。
另外,今年以来,瑞幸咖啡推出了BOSS午餐,在品类多样化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看来,瑞幸不仅是咖啡,还希望通过高性价比的模式推出更多的餐食,有一个更大的餐饮平台的梦想。
4
坚持高品质,小蓝杯的大野心
相比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无人商店来讲,瑞幸咖啡一直遵循商业本质。咖啡的利润优势明显。以一杯拿铁咖啡为例,咖啡本身的成本约5-6元,根据美团点评发布的《2017中国咖啡行业生存状况报告》显示,拿铁为最受欢迎的咖啡饮品,平均单价为30.3元/杯。瑞幸一杯咖啡的价格是27元,可见本身说有赚钱逻辑的,其他的主要成本是设备投入、房租和人工。
因此销售越多,其房租和人工费用越摊薄,达到一定销售数量后,均摊到每杯咖啡的费用不会太高。而设备设备成本回收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只要微盈利,就可以不断计提。
咖啡归根结底还是饮品,消费者不管商业怎么打,关心的是好不好喝。瑞幸价格打了折扣,但是品质没有打折扣,从一开始就把品质做扎实了,瑞幸咖啡选用的是上等阿拉比卡咖啡豆,去年底还斩获素有咖啡豆界“奥斯卡”之称的米兰IIAC 2018国际咖啡品鉴大赛金奖,在10多位专家评委的盲测中,瑞幸胜出。
我有几个朋友,以前喜欢在家里自己做手冲,对咖啡馆里的咖啡是不屑的。我送过他几张咖啡券,还拉着他一起到瑞幸的门店。瑞幸门店的柜台都是开放式的,可以看到咖啡豆在机器当场现磨,当场制作出咖啡。如果点外卖,通过手机也能看到自己的那杯咖啡从磨豆到制作的全过程。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忠实的“蓝粉”。他解释说:“看到咖啡豆的烘焙程度,看到现场那种顶级的咖啡机,我就知道这杯咖啡能满足我的胃。”
除了咖啡豆,瑞幸把其他食材和材料全部来自于顶尖供应商。它的奶由恒天然安佳提供;轻食由百麦、百卡弗、中粮丰通提供;糖浆来自于意大利百年品牌法布芮。
瑞幸咖啡向瑞士咖啡机供应商采购了顶尖的咖啡机。因为意式咖啡的原理是机器磨豆,高压蒸汽把水穿过咖啡粉饼萃出咖啡液来,萃取的强度、咖啡粉饼的均匀程度都与咖啡品质是否稳定有直接的关系,世界上最顶级的咖啡机有利于用户喝到的咖啡的标准化。
5
瑞幸的消费哲学
据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中国目前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为5杯,而美国日本咖啡消费量为350杯,差额即是中国咖啡市场未来的潜力和规模。
据此前调查,目前在国内每周咖啡2-3杯的消费者占比约为32%,每天1杯的消费者占比约为30%,每天2-3杯的消费者占比约为18%。据此测算,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白领消费群体年人均咖啡消费已经达到了100-150杯,可以推断,目前中国一线咖啡主力消费市场正趋于饱和。但二三线城市还有巨大潜力,谁抓住了当代年轻人的味蕾,谁就抓到了钱袋子。
瑞幸试图通过资本逻辑来验证成熟度——高性价比+便利能够引爆咖啡消费。瑞幸咖啡“满足办公场景下年轻白领对13~25元价格区间内现磨咖啡的生理和情感需求”,而这部分人群大多是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瑞幸正在培育一个新的咖啡消费分级市场(13~25元,外卖,现磨),实际上跟星巴克打了个差异化。即便是星巴克、太平洋等都上线外卖,也不会冲击太大。
钱治亚曾说:很多传统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的方式再做一遍。从瑞幸发展来看,也确实践行了这种说法。据说创业初期,钱治亚就拥有充足的粮草。钱治亚透露,在补贴用户方面,瑞幸的投资人达成了一致,所以面对外界的担忧,她本人却并不害怕。有备无患也正是瑞幸能有如此自信的原因,也恰如开头所说的:我们不是刚毕业的一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