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披露“老赖”数据:冻结资金4136亿 查到257亿互联网银行存款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1月22日,世界执行大会在上海举行,“强制执行的现代化发展”成为大会焦点。
当日,最高人民法院以《向世界贡献中国执行智慧》为题,公布了中国法院近年来推进强制执行的现代化发展成果,包括信息化建设、财产调查、司法评估拍卖、推动诚信建设等多方面。
最高法表示,2016年以来,与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签署文件,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限制。
这些限制包括哪些方面呢?往下看:不得坐飞机、高铁,不得高消费,不得贷款,不得新办公司,不得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不仅如此,“老赖”们购房、投资、招投标、办信用卡,甚至子女读“贵族学校”等也会受到限制。
数据显示,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累计限制1746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547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全国共有351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涉及“老赖”的,还有一组直观数据——仅工商银行就拒绝失信被执行人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247万余次,涉及资金达114亿元。
最高法表示,自“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建立以来,越来越多的“老赖”主动联系法院履行义务。
2016年至2018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042万件,执结193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
1月21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会见参加世界执行大会的部分外宾时表示,执行工作关系到法院判决的实现,关系到司法的权威。如何有效执行法院民商事判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如何破解执行中的难题也是很多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
2014年,最高法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即对外公布的“总对总”查控体系。该系统不仅可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手段查控“老赖”及其财产,还可冻结甚至扣划老赖“存款”。
目前,该体系已与16家单位、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可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16类25项信息,包括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船舶、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借助该系统,为6038余万案件提供了查询冻结服务,共冻结资金4136亿元,查询不动产信息984万条,查询到车辆5142万辆、证券1421亿股、渔船和船舶194万艘、互联网银行存款257亿元。
而在拍卖层面,2017年1月,我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从当年3月网拍系统上线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网络拍卖量94万余次,累计拍卖标的物56.6万件(含未开拍),成交27万余件,成交额6049亿元,标的物成交率70.8%,溢价率64.3%,为当事人节约佣金186亿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